“太好了,謝謝你啊。”林川忙不迭地感激道。
張彩梅“噗哧”一笑:“不用謝,快去吧。”
看著林川走出門,去找停拖拉機的趙四海,旁邊的售貨員笑起來。
“彩梅啊,你沒問問他有沒有對象啊?”
“沒問呐……”張彩梅臉紅起來:“問那個嘎哈呀?”
“哎呀媽呀,還問那個嘎哈……你沒瞅著你剛才那模樣,哈喇子都快流下來了。”
“胡姐,你彆瞎吵吵,讓人聽見多不好啊……”
張彩梅兩條麻花大辮在身後一甩,挺起鼓鼓囊囊的花棉襖:“可不能亂說瞎話。”
……
在旁邊的大院找到趙四海,講了自己的難題,趙四海二話沒說,就帶他去找趙社長。
也得虧趙社長懂行,知道索倫族以貨易貨的規矩,再加上本來索倫族的關係也是他提出來的需求,二話沒說,就寫了一個特批條子,交給林川。
供銷社收的這些皮子,是國家出口賺外彙的好東西,隻是現在漢族獵人對皮子的處理水平,遠遠不如那些遊牧民族。
供銷社每年都有上麵派下來的收購任務,上次見了林川,趙社長不過是隨口一提,沒想到林川還真搞來了一級的麅子皮,這讓趙社長心情大好,簽完條子後,連聲囑咐林川,以後這樣的好貨,多多益善,多多益善。
有了特批條子,再回到供銷社櫃台,自然是一路綠燈。
趙四海把拖拉機又開了出來,等在了供銷社大門口。
六十度的高粱酒,裝了四十斤,一共二十塊;
一毛八的食鹽,裝了二十斤,一共三塊六;
兩毛二的白麵,裝了兩百斤,一共四十四塊;
將近三百斤的物資,再加上二十塊肥皂、五十盒火柴,一共才花了七十二塊。
林川反複算了好幾次,才確信無疑——
跟索倫族做這一趟生意,他就賺了一百一十三塊錢!
差不多150%的利潤率!
……
回去的路上,林川心情格外飛揚。
這麼高的利潤率,屬實讓人意想不到。
要知道,這次賺錢和上次賣野豬肉和山狸子皮可不同。
上一次,是屬於打獵的收益,賺的是進山打獵的辛苦錢,很不穩定。
而這一次,是屬於貿易往來的收益,相對更加穩定,而且收益更高。
索倫族住在山裡頭,山裡冬天冷,白酒是索倫族男人每天都會喝的長期消耗品。
食鹽既是用來當日常飲食的調味料,更重要的,是喂養馴鹿和進山打獵的重要工具。馴鹿愛舔食鹽,山裡的很多野物,也可以通過食鹽製造的鹽堿環境來誘捕,所以,食鹽的消耗量也不低。
至於麵粉,更是日常要用到的,索倫族平日吃肉為主,對麵粉做的餅子需求量很大。
也就是進山沒有足夠的載重工具,否則的話,兩百斤的麵粉根本不夠他們全族吃幾天。
再加上麵粉本來價格不夠高,往年的商人,也不願意做這方麵的生意。
這就是為什麼跟索倫族做貿易,利潤很高的原因了。
不過,找到了賺錢的路子,也並不意味著以後就高枕無憂了。
畢竟這還是計劃經濟的時代。
如何把錢變成糧票,以及實實在在的糧食,才是接下來……
真正的挑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