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天的采訪之後,連著好幾天,李天明都提心吊膽的,生怕突然來一幫人,把他們都給抓了。
這年頭,說錯一句話都有可能要了命。
現在更是涉及到政策的問題,誰又能說得準,哪片雲彩有雨。
工程還不能停,往廠裡送魚的營生更不能停。
李天明也隻能強打精神,支應著這一切。
今天剛把魚送過來,正和孫立等人一起過秤呢。
“天明!”
李學軍突然跑了過來,手上還拿著一張報紙。
看到報紙的時候,李天明的心裡立刻咯噔一下子。
但李學軍那興衝衝的表情,似乎……
不是壞事!
“快看,你上報紙了。”
這不新鮮,都接受采訪了,隻要沒有太大的變故,登報是遲早的事。
“你快看,快看看。”
李學軍把報紙塞到李天明手上,臉上都快笑開花了。
“科長,什麼事啊?這麼高興。”
孫立說著,也湊了過來。
李天明很快就找到了,和他有關的那篇報道,篇幅還不短。
《農民建築隊》
呃?
報道的側重點在標題上一點兒都沒體現出來。
完全沒有吸引讀者的亮點。
差評!
最起碼也該弄一個類似於,1970包工頭玩轉都市之類的……
好吧!
李天明也是個起名廢。
報道一開始,先是肯定了李家台子村社員同誌們充分利用農閒時間,選擇進城務工,靠著一雙手,創造財富,實現人生價值的行為。
並且將他們當做了積極發揮主觀能動性,響應國家號召的代表。
接著又用大半篇幅,著重讚揚了工人階級和農民階級團結協作,共同為鋼鐵廠建設做貢獻。
最後就是為了誇而誇,從各種角度表揚農民建築隊的行為。
涉及到政策的內容,一句都沒提,大概其報社的領導也害怕,一不小心踩進雷區。
讓李學軍這麼高興的是,文章中三次提到了李天明的名字。
順便還提到了他利用業餘時間,努力鑽研建築知識,如今已經具備了初級工程師的水平。
“這不是扯淡嘛!”
自己有幾斤幾兩,李天明難道不比任何人都清楚。
初級工程師?
嗬嗬!
太抬舉他了。
害的老子擔驚受怕了好幾天,結果弄了個空響!
不過這樣也好,如今這個年頭,誰做出頭鳥,誰死得快,還是老老實實苟著吧!
先把自己的小日子過好,然後才是其他的。
“瞎說什麼呢,天明,這可是光宗耀祖的事。”
族譜能單開一頁嗎?
李家是有族譜的,以前還有祠堂,隻不過時代洪流開啟之後,被人為破壞了。
那幾年鬨的人不人,鬼不鬼的,一幫紅袖標衝進來,饒是李家在村裡的勢力再大,也護不住。
好在祖先牌位都被搶了出來,已經有500多年曆史的老祖功德碑也被提前藏好了。
祠堂毀了就毀了。
上輩子,還是李天明在2000年出錢重新修了一座。
扯遠了。
李學軍現在說的光宗耀祖……
好吧!
就讓大伯高興高興吧。
“我老早就看你小子行,下次回村裡,我和你一起去,得把這報紙在老祖墳前燒了,讓祖宗也高興高興。”
呃……
不是應該收藏嗎?
燒了乾啥?
“晚上帶著天生,天會,還有……你爸,來家裡吃飯,這麼大的喜事,必須好好慶祝慶祝。”
李學軍說完,走歡天喜地的走了。
“可以啊,兄弟,都上報紙了。”
孫立笑著捶了李天明一拳。
“等著,我去財務室領錢,今天李科長請客,明天,明天我請你。”
認識的人上了報紙,這讓孫立也感覺與有榮焉。
雖然不理解,但李天明表示尊重。
懸了這麼多天的心,這下終於可以放下了。
沒闖出大禍,確實值得慶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