誰不想過好日子,隻是這年頭越窮越光榮,老農民要想謀個賺錢的路子實在太難。
可隻靠在家家種地,哪輩子才能翻身。
其他人這會兒也都看向了李天明,顯然全都動了心。
李天明不禁有些為難,要是能幫得上親戚,他自然不會推脫。
隻不過……
“大表哥,這事我說了也不算啊!”
“咋不算,你都上報紙了。”
李天明連忙解釋“上報紙是因為出去的人,就我會說,人家記者來采訪的時候,大家夥把我給推了出去,攬工這事是村集體的路子,肯定得先緊著李家台子的社員,有的人家沒被村主任選上,還鬨起來了。”
如果放在日後,李天明一個人說了算,張孟斌想要跟著進城攬工,那肯定沒問題。
但現在……
那些名額,李家台子的村民還不夠分呢,李天明要是帶上外村的人,還不得被村裡人戳脊梁骨啊!
就是李學慶也不能答應。
“天明,你幫著想想辦法,你嫂子剛生了孩子,家裡又添了一張嘴,日子過得確實難。”
張孟斌並不打算放棄。
李天明麵露難色,隻能點點頭“行吧,我回去幫著問問。”
張孟斌這才笑了“你說了,肯定沒問題。”
李天明很是無奈,沒有再接話。
這事成了當然好,可要是不成,說不定還要得罪人。
大舅這一家人的心眼兒都不大,隻要開了口,如果不幫肯定要惱的。
現在已經認定了李天明進城攬工賺了大錢,不然蓋房子的錢打哪來?
正在堂屋忙活飯的金佳玲也一直豎著耳朵。
聽到這麼個大新聞,頓時覺得李天明帶來的年禮有些薄了。
這麼多年不登門,現在發了財來一趟,就帶這麼點兒東西。
心裡想著,臉上也帶了出來。
一旁的田麗娥見了,做了這麼多年的妯娌,她還能猜不到這位大嫂子心裡想什麼。
平時在家裡,就是一貫的多吃多占,現在還打上了多年未見的外甥的主意。
真不知道這人是咋想的。
“吃飯了,吃飯了!”
飯菜端上桌,總算是止住了攬工和建房這兩個話題。
姥爺招呼著眾人上桌,李蓉和小五被帶去西屋坐席。
“天明,我可等你的回信了。”
張孟斌端著酒杯,朝李天明示意了一下。
李天明聞言,已經有些不高興了。
可時隔多年,來姥爺家拜年,他也不想弄得大家都不高興,隻能含糊著應下,說明了要回去商量。
好在有姥爺坐鎮,張孟斌也不敢催的太緊了。
隨後,眾人都圍著李天明,一個勁兒的勸酒。
唉……
李天明在心裡歎了口氣。
來之前就有心理準備,但還是沒想到,姥爺家的一些親戚,會這麼難纏。
大舅張福金不聲不響的,一輩子不吃虧。
二舅張福學是個憨厚性子,最大的缺點就是好酒,沒到六十就把身體給糟蹋完了。
大姨父鄭誌勇生了一張巧嘴,腦子也靈活,敢想敢乾,可就是為人有點兒自私。
大姨這人一輩子無論什麼事都聽男人的,後來也和兄弟們越走越遠。
三姨夫是個人雲亦雲的,乾啥都沒主意,一輩子活了個稀裡糊塗。
三姨是個好人,隻可惜天不假年,五十出頭就因為心臟病沒了。
老姨夫在改開之後也做過生意,隻是膽量不大,但懂得知足。
老姨姊妹中年紀最小,也最受寵,和李天明的感情最好。
每個親戚都有或多或少的小毛病,但上輩子,李天明覺得還行都不錯,走動得也比較頻繁。
可是,重生一次,再見到這些親人,李天明突然發現……
對他們還是不夠了解。
雖然不至於失望,但也足夠讓他打碎親緣濾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