剛剛還議論紛紛的大殿突然靜下來了。在他說出“無量真火”四字時,兩邊便已經有人開始變了臉色,直至“周無清”三個字一出,所有人都在瞬間失聲。
“這不可能!”有人脫口而出,“從桃花源之亂至現在已有一千五百年,若是他的話,他得有多少壽數才能活到今日?”
“也許是神魂轉生術或是屍解術...這是邪修才會用的續命法,難道那位前輩轉投了邪道不成?”
“什麼邪道?你怎敢如此妄議先輩!”
短暫的寂靜後是連綿的質疑聲,情緒高漲更甚於方才。直至中央的燕過雲再度示意,所有人的目光才重又集中在了他身上。
方才提到“桃花源”的時候,這個老人雖然流露出了些微訝異,但轉瞬即逝,淡的幾乎看不出來。可在聽到“周無清”這個名字的時候,他的平淡在一瞬間被打破了。
一宗之主到底是一宗之主,在幾息時間內就已經平複心境,轉而垂眼凝神,似有所感。
“周無清...自釋迦之亂後千年,我等始終未得其蹤。”
他低聲說著,話中多了一縷不容置疑的威嚴:“而今忽得其訊息,無論如何,應當前往一視才是。”
大殿中再度陷入沉默,這一次江睿風也在其中。
釋迦之亂,1200餘年前席卷整個中原修仙界的巨型浩劫。
在那場浩劫中,中原修士數量減少近半,由九黎牽頭的仙盟被打散解體,連帶著宗門本身也遭受重創,自那之後九黎閉門封山,足足修養了五百餘年才得以恢複實力。
在後人的口中,那場浩劫衍生出了無數的傳說,周無清也是種種傳說中的常客。
在宗門典籍中,從入宗開始,關於周無清的記載一直時有出現,但釋迦之亂爆發時,九黎宗門史遺失了大半,隻有粗略的描述而少有細節,一直到百年後記載才恢複正常。人們隻知道他在釋迦之亂不久後便離開了九黎,從此再也沒有歸來。
有人說他早已在浩劫中殞命、有人說他出逃中原孤獨終老、也有人說他最終破了天關一力挽天傾...而所有的傳說最後都指向了同一個事實。
九黎未有周無清,已千年矣。
座上的燕過雲微閉上眼,半晌後複又睜開。
“若周無清如今果真尚在人世...依照規矩,理應我這個宗主親身去迎回才是。”
一片安靜。放在平常,一宗之主親自下座絕對是驚動整個宗門的大事,往往都會有幾個長老或執事出聲反對。
但麵對著現今這一番話,在場沒有一人提出異議,仿佛這是所有人公認的真理。
“...但,他如今尚在人世,卻不顯山不露水,莫說我宗,整個修仙界都未有其消息。我想,這定然是有他自己的考量在內,或許今日局麵本就是他刻意為之。”
燕過雲垂下眼眸:“若真如此,我等大張聲勢地去找他,反倒像是一種忤逆了。”
一語落地,眾人沉思。半晌後,終是一位鄰座的長老開口。
“宗主所言極是。況且如今所有關乎周無清的事都僅僅建立在猜測之上,若是真大動乾戈地去尋人,最後卻發覺情報有誤,更要鬨了大笑話。”
“的確如此。況且如今佛門與桃花源兩大隱患在前,我宗一舉一動皆有可能自露破綻,還是應當謹慎行事。”
“不過有這一事務在前,有關桃花源的調遣也需作調整...”
“......”
又是一番議論,這一次的意見卻少見的統一。片刻過去,直至殿內的言語不再碰撞,中央的燕過雲這才雙手扶座,緩緩地站起了身。
在過去,每當他做出這個動作,意思便是今日議事已畢,眾人應散。
“關於桃花源的調遣,我已寫作一封手信,大長老與二長老在這幾日內修訂後下發各處,及時與外部通報,令各地精英即刻行動。”
宗主手令,無論放在哪個宗門都是至高的指令,下方幾人立時應聲,轉而退出殿外作準備。
“至於周無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