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時,林宇猶如一位經驗豐富的老漁民一樣。他先挑選出堅韌且粗細適中的樹皮,這些樹皮都是在河水中浸泡過的,結實且有韌性,用來做蟹籠的骨架和脈絡最合適不過。
隻見他熟練地將一股樹皮在一個特製的木軸上纏繞數圈,固定好起始端後,開始編織蟹籠的底部。雙手巧妙地穿梭著樹皮,先編織出一個正六邊形的框架,每個角都被他精心地拉緊、固定,確保框架的穩固與規整。
接著,他圍繞著這個六邊形框架,一圈一圈地編織起網狀的底部。每一個繩結都打得均勻而緊實,像是在完成一場精密的儀式。那繩子在他手中如同靈動的絲線,縱橫交錯間,底部的網逐漸成型,細密的網眼大小恰到好處,既能防止蟹兒逃脫,又不會阻礙海水的流動。
完成底部後,接下來就開始構建蟹籠的側麵。
他將數根樹皮垂直於底部框架向上拉起,作為側麵的支撐骨架,並用短一些的樹皮將它們與底部緊密相連。隨後,他以這些骨架為依托,開始編織側麵的網。編織的手法與底部略有不同,采用了一種斜向交織的方式,使側麵的網呈現出一種獨特的紋理。在編織過程中,他還不時地用一個小工具將繩結壓實,讓整個側麵更加牢固。
隨著側麵高度的增加,林宇開始在合適的位置預留出蟹籠的入口。他用一種特殊的編織技巧,將入口的邊緣處理得光滑且沒有縫隙,同時在入口處巧妙地設置了一個簡易的機關。這個機關由幾根彎曲的木片和繩索組成,當螃蟹順著誘餌的氣味鑽進蟹籠後,隻要輕輕觸動木片,入口便會自動關閉,將螃蟹困在其中。
蟹籠的頂部也是關鍵部分。
林宇編織出一個略小於底部的六邊形蓋子,蓋子的網眼相對稀疏一些,以便於放入誘餌。在蓋子的邊緣,他係上了幾個堅固的金屬環,然後用一根較粗的樹皮穿過這些環,將蓋子與蟹籠主體相連。這根樹皮就像是蟹籠的&nbp;“提手”,方便他將蟹籠放入海中或從海中提起。
如此一來,一個十分精致的蟹籠,就完成了。
最後,林宇仔細地檢查整個蟹籠,對一些不夠緊實的繩結進行加固,對可能存在的縫隙進行修補。在陽光的照耀下,這個嶄新的蟹籠散發著一種質樸而實用的氣息,仿佛已經迫不及待地要投身大海,開始它的捕蟹之旅。
“簡直完美~!”看著自己的傑作,林宇自己都忍不住誇讚一句。
“這蟹籠像個大燈籠一樣,哥哥太厲害了。”一直在旁邊兒玩耍的林瑤,看到林宇的傑作,也忍不住拍手叫好,這也吸引了母親王玉芬的注意,投來了目光。
她頓時驚訝。
林宇的蟹籠編製實在是太好了,比他父親編製的還好。
不過她感覺奇怪的是,他父親也沒教過他這些呀,難道是他父親編蟹籠的時候,在一旁學的?
“小宇呀,你打算編幾個?找好下籠的點沒?”王玉芬問道。
“五個,下籠點都已經找好了,今天編完,明天我就去下上,不過能不能進螃蟹,關鍵還是要看餌,媽去哪能弄到雞肝鴨肝或者是小雜魚乾?”&nbp;林宇問道。
“哎呦,雞肝鴨肝可不好弄,小雜魚乾你大春哥家就能有,要不你去問一問。”母親王玉芬說道。
林宇點了點頭。
放置蟹籠的餌料最為重要,蟹籠編得再好,螃蟹不進去那也是白搭。要想讓螃蟹進去,關鍵就要在餌料上下功夫。
通常情況,漁民都是用魚的內臟作為餌料,因為取材比較方便,在漁村隨便都能得到。但是,魚的內臟對螃蟹的吸引力其實並沒有那麼大。
畢竟,螃蟹在海裡,經常能吃到這些。
據林宇了解,最好的蟹餌是動物的內臟,比如雞肝、鴨肝。本身,動物內臟就自帶有濃鬱的腥味,對螃蟹的吸引力很大。
可是在村子裡,想要弄到雞肝鴨肝,實在太困難了。
村裡養得雞都是用來下蛋的,偶爾誰家殺隻雞,肝臟也都舍不得扔,全都會吃掉。無奈,林宇隻能歎了口氣,先不去想餌料的事,先把蟹籠編完再說。
足足用了一天的時間,林宇才將蟹籠編完。一共五個,大小卻不一,投放蟹籠的大小,都是有講究的,所以林宇做好了準備。
此時已經天黑,母親王玉芬已經開始做飯,林宇看了一眼天色,就出了院子。
“小宇,這麼晚了,你還去哪?一會兒就吃飯了。”
“媽,我去大春哥家,飯好了,你們就先吃吧。”林宇回了一句,直奔王大春家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