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玉芬的胳膊上挎著一個籃子,籃子裡裝著兩塊肉,這顯然是給王大春帶的提親禮,在這個時候,能拿出這樣的禮物,足夠體現誠意。
“小宇,車套好了沒有?”王玉芬一邊走,一邊問道。
林宇趕忙點頭,回答道“套好了,媽,快上車吧。”
說著,林宇朝著屋裡看了一眼,又問道“瑤瑤和楠楠呢?怎麼沒見他倆呀?”
王玉芬擺了擺手,說道“咱們去人家提親,帶著兩個孩子鬨鬨哄哄的不合適,況且,回來的時候咱們肯定還要帶不少東西,哪有他們坐的地方呀?讓他們姐弟兩個在家呆著就行,瑤瑤也大了,能照顧好自己。”
林宇聽了,心裡卻有些不放心,畢竟兩個孩子年紀還太小,把他倆單獨留在家裡,萬一出點什麼事兒可怎麼辦。
就在林宇正發愁,不知道該怎麼辦好的時候,二妮進了院子。
二妮一進來,就瞧見林宇一家人穿得乾淨利落,手裡還拿著東西,馬車都套好了,頓時一臉奇怪,好奇地問道“嬸子,你們這是要去哪?”
“去給大春提親呢,二妮,你來的正好,瑤瑤和楠楠自己在家,嬸子有些不放心,你能不能幫嬸子照顧一下?”&nbp;王玉芬趕忙說道。
“提親?”&nbp;二妮一聽這話,先是愣了一下,隨後下意識地看了王大春一眼,那目光把王大春看得臉一下子就紅了起來,像個熟透的蘋果似的。
二妮見狀,“撲哧”&nbp;一聲笑了出來,然後一口答應下來,脆生生地說道“行,沒問題,嬸子,你們放心去就行,瑤瑤和楠楠交給我,我肯定照顧好他們,你們就安心去辦正事兒。”
眼瞅著二妮答應下來,王玉芬心裡的一塊大石頭也就落了地,臉上露出了放心的笑容。在王大春的攙扶下,她穩穩地坐上了馬車。
林宇也跳上了馬車,說了一句讓二妮等他回來,然後拿起韁繩,輕輕一抖,吆喝了一聲,馬車便緩緩啟動,一家人徑直朝著大鐵村的方向行去。
頓時,馬蹄聲&nbp;“噠噠噠”&nbp;地響著,在村道上奏響著歡快的旋律一樣。
清晨的大鐵村,宛如一幅寧靜而質樸的田園畫卷,在晨曦的微光中慢慢舒展開來。
大鐵村距離漁村並不算遠,可風貌卻有著彆樣的不同,漁村靠海,彌漫著大海鹹濕的氣息,而大鐵村則是以種地為主,四周皆是廣袤無垠的平原,一眼望去,大片大片的玉米田就像綠色的海洋,在微風中輕輕搖曳著,那滿眼的翠綠,仿佛給大地披上了一件生機勃勃的外衣。
此時的玉米,已經到了收獲的時節,一株株玉米稈挺拔地站立在田間,足有一人多高。
它們的葉子寬大而舒展,有的已經微微泛黃,在晨風中沙沙作響,像是在低聲訴說著豐收的喜悅。每一株玉米稈上,都結著飽滿的苞米棒子,那裹著層層外皮的苞米,頂端還露著些許金黃的玉米粒,就像一個個害羞的小姑娘,半遮半掩地藏在綠葉之中,看著就讓人滿心歡喜。
田間,此時已經有不少農民早早地開始忙活起來了。
他們頭戴草帽,彎著腰,揮舞著手中鋒利的鐮刀,熟練地砍著苞米杆子,那動作乾脆利落,一鐮刀下去,一株苞米杆子便應聲倒下。
在東北,人們習慣把這玉米秸稈稱作&nbp;“苞米杆子”,這砍下的苞米杆子,被整齊地堆放在田間,一堆堆、一垛垛的,就像一個個訓練有素的士兵,排列得整整齊齊。
而那些已經砍倒的玉米,農民們會把苞米棒子一個個掰下來,然後用麻袋裝好,直接扛在肩上,邁著堅實的步伐往家走去,那沉甸甸的苞米棒子,承載著他們一年的辛勤勞作和對豐收的殷切期盼。
剩下的苞米杆子,則會被集中堆放在一起,它們越堆越高,最後竟堆得像一座座蒙古包一樣,圓滾滾的形狀,在這田間地頭顯得格外醒目,又彆具一番鄉村獨有的韻味。
林宇他們趕著馬車,沿著鄉間的小路緩緩前行,馬蹄聲在這寂靜的清晨格外清脆,一路上,微風拂過,還能隱隱聞到那玉米秸稈散發出來的陣陣芳香,那味道混合著泥土的氣息,清新又好聞,讓人仿佛整個身心都融入了這鄉村的美好之中。
等林宇他們的馬車來到小翠家的時候,正巧碰到小翠父母帶著小翠要出門。
小翠父母的手上都拿著鐮刀,那鐮刀在陽光下泛著冷冷的光,顯然是要去地裡繼續割苞米杆子。小翠跟在父母身後,紮著兩條麻花辮,臉上帶著些許羞澀,一抬眼瞧見林宇他們的馬車,眼神裡滿是驚訝,站在那兒有些不知所措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