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宇將浸泡好的苞米搬到機器旁,老板一邊調整著機器的參數,一邊轉頭對林宇說道:“小夥子,打大碴子是按斤收費,一斤五分錢。你這苞米看著成色不錯啊。對了,需不需要袋子裝?要是用袋子的話,三分錢一個。”
林宇思索片刻,看了看帶來的苞米量,說道:“師傅,給我來五個袋子吧。”
老板應了一聲,轉身從旁邊的角落裡拿出五個袋子遞給林宇。
一切準備就緒,林宇開始將苞米緩緩倒入機器的進料口。
伴隨著機器那持續不斷的&bp;“轟隆隆”&bp;聲,一顆顆苞米順著進料口進入機器內部。
老板在一旁熟練地操控著機器,還不忘給林宇講解:“這機器啊,得控製好進料的速度,太快了容易卡機,太慢了又影響效率。”
王玉芬則趕忙跑到出料口旁,拿起一個袋子,雙手用力撐開袋口,眼睛緊緊盯著出料口,時刻準備著接住即將出來的大碴子。
不一會兒,金黃色的大碴子就從出料口傾瀉而出,“嘩啦啦”&bp;地落入王玉芬撐著的袋子裡。王玉芬一邊小心翼翼地調整著袋子的位置,確保大碴子都能準確落入袋中,一邊興奮地說道:“這可真快啊,以前哪有這麼方便的法子。”
隨著出料口源源不斷地吐出大碴子,袋子逐漸被填滿。
林宇和王玉芬配合默契,一個負責倒苞米,一個負責接碴子。
很快,五袋大碴子就裝滿了。
林宇將袋子封口,整齊地碼放在一旁。
緊接著,林宇又把那兩袋沒泡過的苞米搬到進料口,對老板說:“師傅,麻煩給打成苞米麵。”
老板點點頭,再次調整了一下機器。
隨著機器的轟鳴聲再次響起,苞米被卷入機器,經過一係列的研磨,細膩的苞米麵從另一個出料口緩緩流出。
王玉芬又迅速跑到這邊,撐開袋子準備接麵。
看著那如細沙般的苞米麵落入袋中,怎麼也想不明白,這大機器是怎麼運作的,苞米倒進去,一會兒打大碴子,一會兒又打出麵的。
打完了大碴子,林宇一趟又一趟地將沉甸甸的袋子搬上馬車,然後整齊地碼放在一邊。他走到老板跟前,按照之前商量好的價格付了錢,這才穩穩地坐上馬車,揮動韁繩,朝著國營飯店趕去。
由於林宇是這裡的常客,而且他賣的魚和螃蟹個個又大又好,品質上乘,所以幾乎沒費什麼功夫,沒一會就賣完出來了。
此時,跟著林宇走了一朝的王玉芬,這才清楚地知道每天兒子來賣魚是怎樣的流程。
王玉芬看著熙熙攘攘的街道,不禁感歎道:“這城裡可真熱鬨啊,到處都是人,各種各樣的東西讓人看的眼花繚亂。要是我自己,可不敢這麼在城裡走,彆一個不小心就走丟了。”
林宇聽了,頓時笑了起來,說道:“媽,這有啥,走幾次就熟悉了。你多來幾次,就知道東南西北啦。”
王玉芬抬頭看著兒子,問道:“小宇,接下來咱們去哪?”
林宇一邊趕著馬車,一邊回答:“去菜市場,咱得去買過冬的菜。”
王玉芬一聽買過冬的菜,連忙點頭說道:“這可是正經事兒。以前咱家裡有地,都自己種大白菜、蘿卜和土豆,今年連個菜根都沒有。”
說到這裡,她不禁又感慨起來,輕輕歎了口氣,說道:“多虧了你有本事能掙錢,要不今年這個冬天,我都不知道怎麼帶著你們兄妹挺過去。”
林宇趕忙安慰道:“媽,彆這麼說,現在日子不都好起來了嘛。”
打聽好菜市場的位置後,林宇揮動馬鞭,趕著馬車朝著菜市場駛去。
所謂的菜市場,不過是一條比較老的街。
這條老街的路麵坑窪不平,車輪滾過,揚起些許塵土。街道兩旁的建築大多有些年頭,牆壁斑駁,露出裡麵的青磚和黃泥。
街上到處都可以看到賣秋菜的攤位,大白菜堆得像一座座小山,每一顆都裹得緊緊實實,葉片翠綠中帶著些許微黃,散發著清新的蔬菜香氣。
蘿卜則被整齊地碼放在一起,白白胖胖的,纓子還帶著新鮮的露珠。土豆也不甘示弱,大大小小的,被攤主用笸籮裝著,等待著顧客挑選。
前來買秋菜的人絡繹不絕,有提著籃子的大媽,有騎著自行車的大叔,還有一些年輕人跟著長輩一起來幫忙。人們在攤位前討價還價,聲音此起彼伏。小孩子在人群中穿梭嬉戲,偶爾被大人叫住,叮囑不要亂跑。整條街顯得有些雜亂無章,但卻充滿了濃濃的生活氣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