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本來是來求菩薩的心中的一個秘密,不該問的。
古蘭一是有點好奇,再就是新認識的人之間,沒有多少話可說。
“我們是來求兒子的。”
現在的年輕人說生育上的事一點也不難為情。姑娘也沒覺得這是個什麼秘密。
兩人正說著,男孩子買香紙回來了。
古蘭一看那孩子帶回來了足夠一般人上三四次的香紙,笑了。
男孩子還問:“阿姨看看這些夠了吧,不夠我再去買。”
“夠了,足夠了。有這個心意就行,心到神知嗎。”
然後,就指點著男孩子先給菩薩上香。
隨後又指點著姑娘把男孩子買來的紙,放到那老柴和老林壘起來的石頭池子裡,點上。
男孩子買回來的太多了,焚燒起來也得點功夫。
一邊指點他們燒紙,古蘭一邊告訴他們一些知識。
“給菩薩上香送錢,是不需要這麼多的。有那麼個意思就是了。”
“為什麼呢?不是越多越好麼?”男孩子確實也不知道這是個什麼意思。
“哪能呢。你想想菩薩心腸是什麼?”
男孩子搖了搖頭。
“菩薩心腸是以善為本的,是古道熱腸,是要普度眾生的。”
“所以,對來求她的人,她是不會以獻給她的東西多少來衡量該不該幫,是先幫還是後幫的。”
“她是以你的心誠不誠,你的心善不善,你求的事是不是損人利己的等等來衡量該不該幫的。”
看兩個孩子聽的還是似懂非懂的樣子。古蘭繼續引申道:“你們想啊,如果她看誰獻給她的東西多,就先幫誰,誰給她燒的紙錢多,就把好處賜給誰,那還叫菩薩嗎?那不和貪官汙吏一樣了。”
兩個孩子聽著有道理,就都點了點頭。
“還有啊,如果那樣的話,那些家境困難的、最需要幫助的窮人怎麼辦呢?他們有的連貢品、香紙都買不起,菩薩幫不幫呢?”
“幫啊,必須幫,更得幫,優先幫。這才是菩薩心腸。”
“買不起貢品香紙不要緊,你隻要在菩薩麵前誠心誠意的磕上幾個頭,把自己的難處告訴她就行了。”
古蘭這樣告訴年輕人,一是她就是這麼理解的。
二是對時下越來越盛的、已經演變到了勞民傷財的程度了的香火風看不慣。
特彆是那些不知怎麼就發了大財的所謂的大款、大咖、權貴們,動輒就幾十萬、幾十萬的上頭香,做獨家道場忿忿不平。
難道你們還要讓菩薩、神仙幫著你們占儘天下先機,囊括天下財富不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