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嘉禾自從2009年上市到現在已經有兩年半了,而且過去一年多劉周也一直比較忙,花在公司管理的時間相對較少。
除了公司上市之後召開過一次集團高層會議,現在還隻是第二次而已。
這次會議除了今後的工作安排外,同時也還有對嘉禾集團上市以來的工作總結,劉周正好也乘此機會全麵詳細地了解一下公司的具體發展情況。
“這次大家難得地來得這麼齊。”劉周一邊來到自己位置坐下,一邊笑著說道。
“還真是,最主要過去兩年多公司的各個業務都在高速發展,大家都比較忙,劉總你就更忙了,都沒時間開個全體高層會議。”張昭笑著回道。
“看張總的樣子這是成竹在胸啊,哈哈。”
“那當然,這兩年我們的取得的成績可都是實打實的。”聽到張昭這話,其他人都不自覺地挺了挺胸膛。
劉周見狀,笑容都燦爛了幾分,倒不是對各個子公司發展良好高興,畢竟他們的一些成績都是看得見的。
最直接的就是體現在嘉禾的股價上,所以該高興的早就高興過了。
現在讓他比較滿意的是他們這些人表現的精氣神,非常的昂揚,一看就讓人感覺是非常向上非常有戰鬥力的團隊。
和幾人寒暄了幾句之後,劉周也沒有多廢話,先直接點了陳果富說道:
“陳總,你先說說去年嘉禾影業的一些情況吧,我們都知道去年嘉禾影業的成績挺好的,但具體有多好,我們可能還真不清楚。”
見劉周先點了陳果富的名,其他人也都將目光放到了他身上。
陳果富對此倒是非常淡定,明顯是心中有數,不緊不慢地說道:
“2010年度嘉禾影業的成績確實挺好,而且是超乎想象的好,成績主要來源於兩個方麵,一個是自家影片的收入,還有一個就是代理發行其他公司影片的收入。”
嘉禾國際做的是香江、彎彎以及海外地區的發行,內地的發行還是掌握在嘉禾影業手裡。
“我先說說後一點,去年一整年嘉禾影業總共代理發行了二十四部電影,不過幾乎都是中小成本的電影,票房成績都一般般,沒有碰到黑馬影片。
不過儘管如此,代理發行的這二十四部電影也給公司創造了兩千四百萬的發行利潤。
兩千多萬雖然不多,但是能夠感受到,目前市場越來越活躍了,今後這一塊收入應該還會持續增加。”
兩千四百萬的發行利潤,一般嘉禾的發行費是百分之十二左右,也就是說發行的這二十四電影,創造了兩億左右的票房。
發行一般都是穩賺不賠的,電影宣傳時期的各種費用幾乎都要製片方承擔,那百分之十二的發行費就僅僅是渠道費而已。
但二十多部電影才創造兩億左右的票房,單部電影平均還不到一千萬。
所以說彆看國內電影市場似乎如火如荼的,但能夠引起轟動的幾乎都是大片,而更多的影片情況其實還是像那二十四部電影一樣。
就算是十年後,拿一兩千萬票房的電影才是常態,投資電影一直都是有比較大風險的。
對於這兩千多萬的利潤,劉周還是挺滿意的,這幾乎就是純賺,就算是不發行這些片子,嘉禾照樣要維持現有的宣發網絡。
“當然大頭還是自家出品的電影,2010年度,嘉禾全資或者主控的電影總共有十六部,參投的電影則有九部。
主要是今年我們嘉禾全資或者主控的電影太多了,占用了大量的資金,所有參投的項目相對較少。
參投的九部電影都已經下畫,不過還有一兩部還沒有結算,但該給我們嘉禾的分紅都已經計算出來了。
其中有四部電影是虧損的,所以總體來說,參投的項目去掉投資,利潤不怎麼高,總共加起來也才一千萬出頭。”
對此劉周沒什麼想法,這些參投項目都是嘉禾影業製片部門自己經過分析挑選出來的,他沒有給予任何乾預。
能夠盈利而沒有虧損,已經算是不錯了,畢竟來找嘉禾合作的項目起止百個,製片部門能夠在上百個項目中挑中這九個,其中成功率超過百分之五十,已經算是不錯的了。
其實不僅參投的項目,就算嘉禾全資以及主控的項目,劉周也沒有乾涉太多,大多數也是陳果富和製片部門確定投資的。
“而嘉禾主控的十六部電影,則是創造去年嘉禾影業輝煌成績的最主要因素。
其中票房過億的電影有七部,而且都是票房大爆的電影。
首先是春節檔上映的兩部電影,張一謀導演的《月球》4.2億票房,還有徐可導演監製的《劍雨》2.02億。
然後是暑期檔上映的《華夏合夥人》4.3億,《那些年》5.3億。
再然後是國慶檔的《葉問2》4.5億,雙十一上映的票房黑馬《失戀三十三天》4.3億。
最後就是劉總你的那部《星際穿越》13.4億。
其實不僅參投的項目,就算嘉禾全資以及主控的項目,劉周也沒有乾涉太多,大多數也是陳果富和製片部門確定投資的。
“而嘉禾主控的十六部電影,則是創造去年嘉禾影業輝煌成績的最主要因素。
其中票房過億的電影有七部,而且都是票房大爆的電影。
首先是春節檔上映的兩部電影,張一謀導演的《月球》4.2億票房,還有徐可導演監製的《劍雨》2.02億。
然後是暑期檔上映的《華夏合夥人》4.3億,《那些年》5.3億。
再然後是國慶檔的《葉問2》4.5億,雙十一上映的票房黑馬《失戀三十三天》4.3億。
最後就是劉總你的那部《星際穿越》13.4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