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時之間三家的粉絲在網上吵得不可開交,但是劉周的粉絲可不僅僅是書粉凝聚力也很強,一對二絲毫不弱下風。
甚至劉周的粉絲噴地韓函和郭小四兩人都忍不住親自下場了,但情況仍然沒有多少好轉。
因為不管是比銷量還是比影響力,他們都不及劉周。
劉周的三部青春出版地比較早,而且在當時也同樣是大火的,所以銷量積累下來也很高,一點不比韓函和郭小四的差。
對此他們的粉絲不認,覺得劉周的銷量好是因為出版時間長,占據了先發優勢。
但後來劉周的《鬼吹燈》更加爆火,銷量可以說碾壓他們兩人的。
韓函和郭小四最火的也沒有一部是超過一千萬的,而《鬼吹燈》任何一部的銷量都是一千萬冊起步。
不過他們的粉絲還是死鴨子嘴硬,認為《鬼吹燈》不是青春,沒有可比性。
對此劉周的粉絲也都無語了。
麵對這樣的無賴嘴臉,劉周的粉絲可不會偃旗息鼓,他們也同樣還很年輕,也同樣還很氣盛,所以一直和對方對線。
對於他們來說,劉周的可謂是他們的青春記憶,有著特殊的地位。
而根據時間來算的話,韓函和郭小四算是第二代作者了,他們的吸引的也同樣是正在上學的青少年。
有不少人是沒看過劉周的的,所以韓函和郭小四的在他們心裡也同樣有著特殊的地位。
因此一時之間彼此吵得不可開交,而且這場網上的爭吵持續了一兩年的時間。
直到劉周收購了嘉禾並且帶領著嘉禾實現了複興,成為了一方大佬,這場爭吵才消停下來。
再加上當時《鬼吹燈》的銷量和影響力越來越大,也讓他們的那股氣越來越弱。
因為他們也不得不承認,比銷量,韓函和郭小四的卻是比不上,因為劉周的粉絲拿出了詳細的數據,出版發行時間相同的情況下,還就是劉周的銷量更高。
如果再說兩者之間年代不同,就連他們也覺得這是狡辯了。
而如果比影響力的話,韓函和郭小四更加不如了,他們和劉周壓根不是一個level的,就沒有可比性。
劉周不僅是一位知名作家,還是一位著名導演,更是一位國內大富豪。
在影視圈他是一方大佬,在互聯網行業他也是一位知名投資人。
就算是單憑在領域上的影響力,他們兩個也是遠遠不足的。
劉周先一步成名確實積累了更多的影響力,更重要的是《鬼吹燈》有很大的加成,這是他們遠遠比不了的,更不要說劉周有其他身份的加成。
所以當時對於這場粉絲間的爭吵,劉周當然也知道,畢竟也掀起了一定的波瀾,但是他壓根就不在意。
在他看來,這就像是小孩之間的爭吵,所以他一直沒有理會,也沒有對於此事發出任何聲音。
有這個時間和精力,還不如多花點在正事上。
後麵的結果也確實如此,隨著劉周的事業越來越好,這場爭吵也逐漸平息。
韓函和郭小四也不是頭鐵不通人情世故的人,不然也不會年紀輕輕就在商業上也取得一定的成績。
剛開始他們還有幾分較勁的心思,但是隨著劉周的能量越來越大,也不得不承認自己確實是不如人家。
而且就算是在領域,麵對《鬼吹燈》的銷量,他們也自歎弗如,兩人還是聽清醒的,沒有拿類型來狡辯。
當劉周當上首富之後,彼此之間就更加沒有可比性了,不過那時的劉周哪還會關注他倆,就連行業他都不關注了。
但不可否認,《鬼吹燈》確實給劉周帶來不小的利益。
直觀的稿費就不少了,《鬼吹燈》係列總共賣了1.12億冊,當時他的待遇可謂是行業內最頂級,能夠拿到百分之二十的分成。
按照的定價,每賣一本,劉周就能分到五塊錢,所以《鬼吹燈》的稿費加起來就有五個多億。
就算扣玩稅,劉周到手也有三個多億,平均下來每年三千多萬,也不算誇張。
但國內應該幾乎沒有像這樣連續十年都有穩定三千多萬收入的作家。
不過對於劉周來說,這三個多億的稿費已經不算什麼了,他也一直將之當做是零用錢。
而除了金錢上的收入,《鬼吹燈》龐大的粉絲數量也會反哺到劉周的電影上。
他的粉絲有相當一部分就是他的書迷,他的新電影上映有不少書迷都是會去支持的,當然最主要的還是劉周的電影質量都不差。
他們雖然支持劉周的電影,但是他們最希望的是劉周能夠將《鬼吹燈》也改編成電影。
他們一直催但劉周和嘉禾卻沒有任何的反應。
他們當然是不明白將改編成電影是沒那麼簡單的,《鬼吹燈》改編成電影更難,首先審核方麵就被卡住了。
也就是現在,劉周在上層的影響力更大了,《鬼吹燈》的劇本才被順利放行。
現在嘉禾的特效製作水平也徹底跟上來了,劉周這才決定啟動《鬼吹燈》的改編電影。
在劉周的心目中,《鬼吹燈》也是有著重要地位的,這可是嘉禾擁有的第一個長係列的大p。
圍繞《鬼吹燈》,劉周可是有著大量的計劃,不僅是電影的改編,也還有電視劇,乃至主題樂園等等。
所以其實對他來說,《鬼吹燈》的盜版還是件好事。
有著盜版商的助力,《鬼吹燈》的影響力可謂是大增,讓這部吸引了更多的粉絲。
他不在意能夠掙多少錢,他在意的就是這部擁有多少粉絲。
粉絲越多,劉周圍繞《鬼吹燈》p的一係列商業計劃就能掙地更多。
現在《鬼吹燈》的改編電影就是收割的第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