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當然不會真這麼乾,丟不起那個人。
他至今沒買手機,隻是覺得現在的手機太貴、配置太低,而且,他身邊的親戚、朋友、同學,也沒幾個有手機的。
他一個人有手機,打給誰?
打給出版社的?
他平時也沒什麼事需要聯係出版社,真買了手機,也隻是方便出版社聯係他而已。
所以,他買手機的念頭並不強烈。
但,有人白送的話,他還是願意要的。
微微沉吟,他這麼回複常青樹:“既然這樣,那我就不客氣了,什麼牌子的無所謂,隻要能打電話、發信息就行了,你看著幫我挑一個就行了。對了,替我謝謝你們社長。”
王婧和常青樹都給他回了郵件,唯獨林寶慧還沒有回複。
……
加印!
加印!
目睹灣灣這邊多家書店都出現排隊搶購《神墓》之後,信昌就果斷決定加印。
但他們好像還是加印晚了。
今天一早,就有不少書店打電話來說,店裡的《神墓》已經賣光了,要求信昌趕緊送一批《神墓》過去。
接線員接電話接到手軟,嗓子也漸漸開始乾澀、沙啞。
這樣的情形,他們很久沒經曆過了。
當初《我欲成仙》第一集剛剛上市的時候,市場反應挺平靜,因為那時候的中原一點灰毫無名氣。
當初剛剛上市的《我欲成仙》屬於純純的新人新書。
很多讀者目光掃過這本書的時候,都不會多停留一秒,隻有一些閒得無聊的讀者,才有興趣將它從書架上拿下來,翻閱一下。
被勾起興趣,才有可能掏錢買下。
更多的是租書店的老板買一些回去,租給讀者看。
可以說,《我欲成仙》第一集的銷量,租書店是買書的主力軍。
也是租書店慢慢為這本書積累了第一批讀者。
然後這些讀者有意無意地把這本書的口碑傳開了,才吸引越來越多的讀者看這本書。
等到第二集上市的時候,買書的主力軍才從租書店變成了讀者。
至於這本書後續銷量高了,信昌的接線員為什麼也不是很忙?
那是因為《我欲成仙》的銷量是一點點漲上去的。
雖然每個月的漲幅都挺大,但信昌市場部可以根據這本書每個月的銷量漲幅,來預測下個月的銷量。
因此,即便是《我欲成仙》銷量登頂銷量榜的時候,信昌的接線員也沒有太忙。
但《神墓》不一樣。
雖然這本書的質量,老板、審稿編輯等人都覺得很好,應該沒問題。
但保守是他們這些人的本能。
為了避免自己看走眼,導致公司出現損失,《神墓》第一集第一批印刷的數量,隻有三萬冊。
這樣的數量,已經是他們根據中原一點灰的名氣,加量再加量的結果。
一般新人作品,第一集的首印一般隻有兩三千冊而已。
隻是,三萬冊看似不少。
但卻要分發一些發給香江、澳門,以及新加坡等地的書商。
那些地方都是他們的市場範圍。
市場部覺得首印三萬冊,應該夠市場消化一段時間了。
中原一點灰的名氣再大,新書剛上市,讀者應該不會像買火爆後的《我欲成仙》那樣瘋狂。
結果……
讀者們用實際行動打他們的臉。
讓他們明白什麼叫饑渴、什麼叫久旱逢甘霖。
對很多讀者來說,最近各大小出版社雖然出版了很多新人新書,一眼看去,好像有看不完的作品。
但見識過雄鷹的書迷,又怎麼看得上枝頭上的小鳥?
看過《我欲成仙》的讀者,即便最近有看其它,那也是因為書荒,是不得不退而求其次。
而《我欲成仙》在完結的時候,預告了新書的書名和上市時間。
從那以後,就不知有多少書迷在等這本新書。
早就等得望眼欲穿。
恨不得衝進信昌的倉庫,自己去找《神墓》到底印出來了沒有?
這種情況下,信昌以為能讓市場消化一段時間的三萬冊首印,宛如扔進狼群的一塊肉。
夠誰分的?
還不夠大家塞牙縫。
這天上午,市場部的主管很快就接到消息,按照接線員們統計出來的數據,各大小書店要求的進貨數量,把他們倉庫裡所有的《神墓》存貨發出去都不夠。
遠遠不夠!
因為香江、澳門、新加坡等多地的書商今天上午也打電話過來要貨。
而且還都催得很急。
所以能怎麼辦呢?
隻能加印,拚命加印。
同一天上午。
由冒險者出版的《和空姐同居的日子》,開始鋪貨,先後登上各大小書店的書架。
出現在一些讀者的視野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