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不急,
就是後年!
洪武大帝一口氣殺了一公、十三侯、二伯,他們都曾在大明食物鏈的頂端。
受牽連的更是上萬人。
可是他還是想做官。
在封建社會,不做官才是最大的危險,必須以身入局。
何況,做官隻是他的開局。
王侯將相,寧有種乎!
輔佐皇帝,哪有自己當皇帝舒坦?!
來都來了,
造個反怎麼了!
他沒想中個進士,一旦能中個舉人,他就主動挑選一個孤懸海外的島嶼。
首選“小琉球”,隸屬於澎湖巡檢司;
其次就是海南島,現在叫瓊州府。
這兩處海島現在人煙稀少,對於中原人,是煙障、荒蠻之地,朝廷流放犯人的懲罰之地,官吏唯恐避之不及。
但同樣,海島天高皇帝遠,更適合自己大展拳腳。
老朱已經打了樣:
“高築牆、廣積糧、緩稱王。”
少年有信心建立一片基業。
大明朝廷正在實行嚴格的海禁,這簡直是神助攻,自己正好悶頭發展十年。
十年後,朱棣靖難,叔侄人頭打出狗腦子,自己就出來收拾殘局。
大家同文同種,
皇位朱棣能搶,我當然也能。
我做皇帝,肯定比老朱家的孩子強太多。
造反這條路,注定九死一生,
但是人都穿越了,就不想跪著了。
窩頭吃完了,肉湯也喝光了,力氣恢複了一些,少年起身收拾東西。
該下山了。
~
山路蜿蜒,向下兩裡地有一處懸崖。
一個年輕的太監坐在地上,麵如死灰,任由山風卷過,一動也不動。
在他身旁,躺著兩具屍體。
一具屬於陛下的嫡孫、太子朱標的三兒子朱允熥(tē),掉下懸崖,摔死的;
另一具屬於侍衛,把殿下的屍體背上來,他就自刎了,鮮血濺了太監一臉、一身。
太監的眼淚哭的很傷心。
“殿下,您就這麼走了,您讓奴婢回去怎麼交代啊!”
“殿下,您可害苦奴婢了!”
“殿下……”
他不敢想象,自己回去是怎麼個死法?
直接砍頭就是格外開恩了。
太監哭了一會兒,看著侍衛的屍體,又開始數落:
“沒義氣的東西,你倒是痛快了,咱家怎麼辦呀!”
“沒良心的,虧咱家對你這麼好!”
“你好歹幫咱分擔一點啊!”
太監萬念俱灰,他不敢逃走,也不能像侍衛一樣尋死。
總要有人回去說明情況,
如果死的死,逃的逃,朝廷不知道真相,必然遷怒他們的族人。
太監眼淚哭乾了,也哭累了,用袖子抹了一把臉,袖子一片鮮紅。
他忍不住又罵了侍衛幾句。
遠處有人在不斷叫“殿下”,其他隨從在尋找他們的蹤跡。
他們快找到這裡了。
來的豈止是同伴,
也是他的死期。
叫“殿下”的聲音越來越大,太監大腦飛速運轉,思考等同伴來了,如何解釋殿下的死。
被匪徒所害?
是侍衛疏忽?
還是實話實說,戰馬受驚,帶下懸崖摔死的?
……
太監的腦子都要轉冒煙了,想的腦殼疼,卻依然沒有一個既合適、又委婉的說辭。
~
少年藥農一路下山,哭聲時斷時續,還有叫喊聲傳來,是在叫“殿下”。
難道真的有人出事了?
又走了一段下山路,少年看到了坐在地上的太監。
麵白無須,瓜皮帽、絲綢袍子,這套衣服少年之前見過,是宮裡的太監。
躺在地上的兩個人看不清麵容,不知死活,一個穿著錦袍,一個穿著牛皮軟甲。
山風中,少年聞到了血腥味。
看樣子,他們是遇到了大麻煩。
少年立刻加快了腳步,壓根沒想過上去問要不要幫忙。
這種存在,不是一個藥農該關切的。
封建皇朝等級森嚴,差距如鴻溝一般,
貿然上前,隻是自取其辱,甚至自尋死路。
聽到腳步聲,太監打了個激靈,有同伴來了?
我的狡辯,咳咳,說辭還沒想好呢。
他急忙回頭看去。
一個背著藥簍的少年正快步走來,麵容清秀,一身的傷。
看著少年的臉,太監不敢置信地瞪大了眼睛,猶如見了鬼一般,
心裡說不出是懼怕,還是狂喜,
“殿下!您,您咋換了身衣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