禦案前。
宣帝剛展開大皇子李源的奏折,便輕咦出聲。
隨後,宣帝的眼神,便再也沒有離開這份奏折。
目不轉睛。
聚精會神。
仿佛在場朝臣通通不存在。
完全沉浸在《平虜策》之中。
宣帝越看越是入神。
眉頭時而舒展,時而緊鎖。
仿佛在隨著文章的思路,一同思考,一同謀劃。
在宣帝看來,這《平虜策》對北邊蠻族的剖析,鞭辟入裡,入木三分。
提出的針對性策略,更是高屋建瓴,切中時弊。
不僅有長遠的戰略規劃,更有具體的實施細則。
環環相扣,層層遞進,堪稱完美。
宣帝仿佛看到了一幅波瀾壯闊的畫卷。
蠻族的弱點,被犀利指出。
破敵之法,被清晰呈現。
他仿佛已經看到了大軍出征,橫掃草原,永除邊患,凱旋而歸的場景。
宣帝看到精彩處,忍不住連連拍桌叫好,響徹禦書房。
“好!此處真是精妙絕倫!”
“這篇《平虜策》,立意高遠,見解深刻。”
“宛如醍醐灌頂,令人茅塞頓開。”
“其中提出的許多策略,更是前所未有,聞所未聞。”
“卻又字字珠璣,句句在理,令人忍不住拍案叫絕。”
相比之下,二皇子的《靖邊策》,就顯得黯然失色。
《靖邊策》四平八穩,麵麵俱到,看似周全。
實則毫無亮點,平庸至極。
就像一杯白開水,寡淡無味,毫無新意。
與《平虜策》相比,簡直是雲泥之彆。
一個猶如皓月當空,光芒萬丈。
一個卻似螢火之光,微不足道。
二皇子李澤,原本還洋洋得意。
此刻,卻如同被人當頭棒喝,瞬間呆愣在原地。
臉上的笑容僵住,變得無比難看。
他完全無法相信眼前的一切。
父皇對大哥李源的文章,竟然如此讚賞?
這怎麼可能?
他精心準備的《靖邊策》,在父皇口中,不過是“不錯”而已。
而大皇子隨意拿出的文章,卻讓父皇忍不住連連叫好?
這巨大的落差,讓他完全無法接受。
二皇子李澤身後的戶部尚書周鼎,麵色凝重,驚詫不已。
其他二皇子一派的官員,也都交頭接耳,竊竊私語。
每個人的臉上,都寫滿了震驚和疑惑。
他們搞不懂。
大皇子李源,這個在他們眼中頭腦簡單,隻知道舞刀弄槍的家夥。
怎麼可能寫出如此精彩絕倫的策論?
他背後,究竟是哪位高人指點?
大皇子一派的官員,則如同久旱逢甘霖,揚眉吐氣。
剛才還愁眉苦臉的鎮北大將軍武牧,此刻也挺直了腰杆,臉上露出了笑容。
他們竊竊私語,對大皇子誇讚有加。
“大皇子殿下真是深藏不露啊!”
“是啊,沒想到大皇子殿下竟然還藏有後手,不知從哪請來高手捉刀潤色!”
“看來,這次策問考校,我們贏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