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道士所說的經書分明是偽造的。”道玄見那道士詆毀佛法,恨恨的說。
“此經當為偽作,”這時大殿上的那老和尚也說道:“佛陀事跡我佛門經典中早有記載,又怎麼會是老子所化。”
“那你可有證據能證明我這《老子化胡經》是偽作?”那道士咄咄逼人的問道。
“這……”
“哼哼,”那道士冷笑道:“無法可駁便信口雌黃,你說我道家經典是偽作。我還可說,你佛門典籍皆是你們這群老和尚所編撰地。”
那道士言語犀利,道場寺中諸僧人都專事佛經翻譯,那老和尚一看就知是長期伏案翻譯佛經,相貌老實,言語木訥,又怎麼辯的過他。
那道士又轉過身,對旁邊端坐的一位錦衣華服的人說道:“王大人,佛門眾僧都無法對我道教經典做出辯駁,可見佛門中所說佛陀的確是老子西行所化。”
那被稱為大人的人捋著胡子說:“如此看來,道長所言確實在理。”
“大人,佛教大修寺廟,有損國家財力,更使我晉人皆信夷狄之教,實在是居心險惡。依貧道之見,大人應奏達天聽,當速焚佛像與佛門經典,誅天下僧人,廢江東寺院。當於家國有利,大人也功勞不小,定能名垂青史。”
一聽此言,台下眾僧哪裡肯乾,紛紛叫喊,場麵混亂不堪。這時王大人旁邊站起來一位將軍模樣的人,大聲說道:“大家稍安勿躁,一切自有王大人主持公理。”
那道長見眾僧不服,便又說:“《老子化胡經》中有雲,:老子轉世為佛,出生之時九龍吐水,灌洗其形,化為九井。爾時老君須發皓白,登即能行,步生蓮花,乃至於九。左手指天,右手指地,而告人曰:天上地下,唯吾獨尊。”
“這與佛經之中所載佛陀出世的情形大致相同,又怎能說是我們道教編纂典籍?”那道士的口才果然是非一般的好,又繼續說道:“經中又載老君以神力化佛形,騰空而來,高丈六身,體做金色。麵恒東向,意思乃是示意我本東來,不可忘本,故顯斯狀。若非佛祖不是老子所化,又如何解釋這些現象?”
眾僧啞然。
張弛自然知道這些都是道士胡說,老子西出函穀關時已經是一大把的年紀了,隻是憑借一匹青牛,這單人匹牛的一個老漢,怎麼可能翻得過喜馬拉雅山?就算他翻得過去,到了天竺,他也聽不懂印度的話,如何傳法?
他從二十一世紀穿越而來,自然是不信那些道士編的神仙故事地。
可惜那台上的王大人卻是信的不得了,說:“原來如此,佛陀竟然果然是老子所化,不然為何佛像全都是坐西向東?原來是老子示意佛本東來,不可忘本的意思。”
那道長忙順著王大人的意思說道:“正是如此,所以說這胡夷之教不可信,信之與國不利,反有大害。”
“這老子化胡一說,丁公子如何看待?”那王大人將頭轉向一邊,問坐在他旁邊的一個俊逸公子說。
魏晉時期的風流名士,最重外貌儀表,不過像這位公子這般俊秀的卻也不多見。這位公子麵如白玉,眼若朗星,神情俊逸如神仙中人,帥得就連張弛看了都很是自卑。
那公子舉止瀟灑,抬手向王大人施了一禮,說:“小侄家中是世代崇佛,小侄自幼學習佛法,隻讀佛經,對道教典籍可說是一無所知,所以也不好說這《老子化胡經》是真是假。”
“哦?”王大人好奇的問:“世侄家中應該是世崇道教才對,我與令尊同朝為官之時,就曾聽聞令尊大人一直篤信道教。”
“那或是誤傳,”丁公子說:“家父最崇佛法,不過為證佛法,倒也略略讀過一些道家典籍。隻是可惜,家父早亡,那時小侄尚且年幼,所以道家的典籍,除了道德經以外,小侄的確是一本也沒有讀過。”
那王大人嗬嗬一笑,說“這也不妨,世侄不懂道家經典也沒關係,隻是你覺得剛才道長所言老子化胡一說,是否可信?”
那丁公子沉吟片刻,淡淡的說:“若以小侄看來,這老子西行化胡一說,恐怕不足為信。”
那道長一聽,眉毛都豎了起來,搶著說道:“你剛才也說不懂道家經典,不懂便不可亂說。你既隨王大人而來,怎可偏袒胡夷之教?”
“道長稍安勿躁,”那王大人倒是和氣,勸說道:“既然本大人今日主持道長與葉師辯法,自會公正,絕不偏袒。”
王大人說完,又對著台下僧眾說:“葉師既然不善詞辯,不知在場諸位高僧,可有何高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