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使愛美麗》的銷量,不出意料開始下滑了。
並且從熱銷榜冠軍的位置上,跌落到了第二位。
接替劉進的作品,是鋼琴家。
作者:瓦拉迪斯羅·斯皮曼。
這是一本自傳體的作品,以作者斯皮曼的經曆改編。
出版之後,一直默默無聞。
但突然間爆發……
原因是法國著名文學雜誌《讀書》,在三月份的刊物上,著重推薦並進行解析。
“其實最主要的原因,斯皮曼先生是猶太人。
書中的故事,是他根據他在二戰時遭遇納粹迫害的故事加以改編而成,所以嘛……”
梅拉害怕劉進失落,打電話安慰他。
“我知道啊!”
劉進專門買了這本書來著。
看過之後,他就想起來,這本書被改編成了電影。
沒錯,就是電影《鋼琴家》,2002年金棕櫚獎的獲獎影片。
之所以突然爆發……
劉進不無惡意的猜想,會不會是其背後的一些神秘存在發力呢?
亦或者說,《鋼琴家》這部電影要開機了,或者已經殺青?為之後的事情造勢?
大有可能!
“梅拉,你為什麼不是猶太人?”
“我……”
“這樣我也可以寫一本猶太人被迫害的作品,然後你幫我出版,幫我拿獎怎麼樣。”
電話裡,梅拉嬌笑連連。
“好啊,你可以寫,我也可以幫你出。隻要你寫得好,我就敢去找他們幫忙。”
露底了!
找他們幫忙。
所以,鋼琴家有他們的幫忙嘍?
其實在進入新世紀之後,猶太人或者說猶太財團都在有計劃,有組織的加大對猶太人當年遭受苦難的宣傳。彆以為他們是消費苦難!好吧,事實上他們的確是在消費苦難。但是與其他消費苦難的族群不同,他們通過這種消費,擴大了他們的影響力。
這裡麵的好處,可是實實在在。
而有些華國的作家……
他們隻是為了討好,或者獲獎。
從九十年代開始,這個族群就有意識的宣傳。
當然,他們掌控了全世界的喉舌,同時又擁有著全世界都難以企及的海量財富。
從辛德勒名單,美麗人生……
再到2000年之後的鋼琴家等等。
隻要是關於猶太人被屠殺的作品,一定能獲得大獎。
啥時候,中國也能有一部反應南京大屠殺的獲獎作品呢?
曾經有一個美麗的女士,奔走各地,搜集了各種素材,創作了一本《南京大屠殺》的作品。
可是,她最終卻死於小日子的迫害。
她叫張純如。
一個劉進在上輩子就非常敬佩,並願意稱之為先生的偉大女性。
其實,西方不是沒有人關注。
總有一些正義的人,留意到了那場駭人聽聞的罪行。
明年,也就是2002年,一個丹·史度曼的導演,以西方視角拍攝了一部關於這場罪行的紀錄片。
無人關注。
2008年,一個加拿大女導演安妮·皮克也拍攝了一部相同題材的電影。
不過她是以張先生的視角進行拍攝,揭露那場罪行。
2008年4月4日,劉進在成都一家電影院裡觀看了這部電影。
觀眾寥寥,偌大的放映廳,加上劉進一共兩個人。
悄無聲息的上映,悄無聲息的下映,沒有產生任何波瀾……
那一年,大地震發生了。
那一年,奧運會舉辦了!
也許有眾多的原因,但都不是悄無聲息的理由。
因為在2009年,一個傻X拍攝了一部為侵華日軍洗白的《金陵!金陵!》居然大規模上映了。
你自己都不去爭取,指望彆人同情嗎?
掛斷了電話之後,劉進的心情突然變得很差。
不是因為他跌下了冠軍寶座。
而是覺得,有些事情,還是要去做的……
但他也清楚,這將是一個漫長的過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