咱作為尊貴的係統擁有者肯定不能去騙,去偷襲老同誌,應該給的錢。還是要給的。
車隊繼續向前開去,直到停在了一家叫“胡貝爾之家”的小型農場門口位置。
“有人在家嗎?”
“你們倆是什麼人?”
剛進門打招呼,兩人就看到了一個左手拄著拐棍,右手肩膀還背著一支“98k”,精神十分矍鑠的標準日耳曼長相的老頭,正警惕的看著他們。
額,45年的時候17歲,這會兒奔90了還有現在的狀態,當年肯定沒有嗑過柏飛丁。
“我知道了,你是東方營的同誌。”
夏彧還沒想好說辭,老頭自己就腦補完了。
很多人可能不知道,二戰時穿德式野戰服的不止有德國本地人。
還有許多來自東歐、斯坦、“東方”的誌願者。
隻要願意為三德子流乾最後一滴血就發衣服發槍,很多戰俘都被他們重新投入戰場,反過來打盟軍。
在去年上映的愛沙尼亞電影《我們的1944》中就有體現,看著是德軍打蘇軍,實際上兩邊都是愛沙尼亞人。
所以雖然現在是21世紀了,但在老胡貝爾的眼中,夏彧就是東方營的誌願者。
小卡爾則像個空軍!
“你好,胡貝爾分部隊長副官。”
兩人交換了一下眼神,夏彧示意小卡爾自由發揮,畢竟東方營誌願者德語都不怎麼好。
“我是空軍的克裡格上尉,經調查發現你們前段時間運走了一批k38高射炮,這可是帝國重要資產,你把它們藏在哪兒了?”
小卡爾也很快進入了角色,當了一回空軍的冒牌上尉。
“這個,這個,我們隻是先把帝國資產分散保存起來,等蘇軍攻入裡布尼茨-達姆加滕,再給他們顏色看,並不是想要侵吞帝國資產……”
老頭一下就被嚇住了,像個孩子一樣連忙解釋道。
要是不解開誤會,年底他還怎麼晉升分部隊長上級副官啊!
對於一個立誌當青年團旗隊長的孩子,這並不亞於天塌了。
“原來是這樣啊,你做的很對,但是現在蘇軍已經撤離了德國,而盟軍對我們的轟炸還在繼續,我們需要那批k38保衛裡布尼茨-達姆加滕的天空。”
小卡爾慷慨激昂的說道。
他的這番話聽得老頭眼淚水都快流出來了,隻聽到他立刻說道:
“克裡格上尉,還請你們跟我來。”
胡貝爾說完便健步如飛的奔向了穀倉,兩人緊隨其後。
“這裡埋著兩門k38,我害怕被蘇軍搜出來,就抹了從營地帶回了的黃油(工業潤滑脂,不是吃的),再用油紙包好埋在穀倉地下。”
老胡頭指著穀倉角落的位置說道。
好家夥,油紙包裡沒有備用零件,卻有兩門20高射炮,這次發達了。
“對了,還有一門在西郊的曼尼克家,我們一共帶出來三門k38,但是一枚炮彈都沒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