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恒很清楚,這一戰齋藤武治是不會留手的。
所以,這一戰必定是生死戰。
陸明禮看到了齋藤武治下戰書時的陣仗,所以他很清楚這一場比武,兒子絕不能退縮。
這件事已經不是一個人的事,賭上的是大夏男兒的脊梁。
“爸爸媽媽知道這場比武不能退,但你得答應我們,無論輸贏,都要活著回來。”陸明禮語氣深沉的說出這句話。
他不求這一戰能獲得什麼,哪怕是輸也可以接受,隻要兒子能活著回來。
之後無論發生什麼事,都一家人共同麵對。
陸恒露出一個放鬆的笑容:“你們放心吧。比武而已,小事。”
嘴上這麼說,但陸恒還是有點緊張的。
畢竟對手是扶桑劍聖,浸淫劍道幾十年,實力不可能弱。
……
接下來的三天。
陸恒都在練功房裡修煉劍術和身法,終於在第三天的時候,將身法熟練度練到了入微級(2999/3000)。
在一次腳踏天花板使出倒掛升龍式的時候,身法正式突破入微級界限。
【練習身法有所領悟,身法熟練度+1】
【入微級身法修煉圓滿,踏入第四層身法境界——意境級。】
意境級身法一出,陸恒再次施展出鎮嶽式變招“回風”,身形閃電般回旋,斬出一道回風劍光。
劍光連成一輪滿月,鋒芒無匹。
身法練成,變招回風也一同練成。
身法突破之後,陸恒休息了半天。
時間也來到了戰書上寫的比武日期。
一大早,蘇沐雨和林澤宇就等在門口,準備跟陸恒一起去劍道館。
上午九點半。
濱海國際劍道館外,圍滿了人。
關於今天扶桑鹿島新當流劍聖齋藤武治要在這裡比武的消息,已經傳開。
甚至有人從其他城市,乘坐飛機過來,想要看這場比武。
聚集來的人,大部分都是來看齋藤武治的。
畢竟他是扶桑的劍聖。
光“劍聖”這個兩個字,就足夠吸引無數人來觀看。
相較之下,陸恒一點名氣都沒有,有點名不見經傳的意思。
畢竟陸恒和津川秀吉那一場比試,不是公開的,看到的人都被嘎掉了。
一個是扶桑劍聖,一個是大夏沒聽過名字的路人甲。
聚集來濱海國際劍道館的人,是來看誰的,相當明顯。
比武還沒開始。
國際劍道館門外已經圍滿了人,這些人都在討論比武的事情。
“齋藤武治要和誰打啊?”
“一個叫做陸恒的。”
“新晉的劍道高手嗎?怎麼以前沒聽說過?”
“不知道啊,名字沒聽說過,不知道從哪個犄角旮旯裡蹦出來的。”
“這種小角色,怎麼一上來就和新當流掌門人比武?這不太合理吧。”
“我聽說是齋藤武治親自下的戰書。”
“確實是齋藤武治親自到場下戰書,我當時就在那裡,扶桑來了幾百號人,陣仗搞得很大。”
“新當流劍聖親自給一個名不見經傳的小角色下戰書?這什麼情況?這個叫陸恒的,是新晉的劍道高手吧?”
人群中,有一些知道事情發展經過的。
“我去扶桑幾個劍道論壇上扒了信息,據說齋藤武治十五天前就來下過戰書,但這個叫陸恒的不敢應戰。然而,這個陸恒上麵有人,竟然動用了官方力量,把齋藤武治驅逐出境。”
“這麼卑鄙嗎?”
“反正現在扶桑那邊都是罵的,罵我們國家的劍客卑鄙無恥,不敢應戰,隻會利用官方規則驅逐對手。”
“那這個陸恒這次怎麼應戰了?”
“能不應戰嗎?扶桑劍道圈來了幾百號人,堵他家門口,差點就動手了。”
“這個叫陸恒的,是得罪齋藤武治了嗎?堂堂一個劍聖,這樣欺負一個小角色,是不是有點過分?”
“我扒扶桑網站的信息,據說是這個叫陸恒的,比劍贏了齋藤武治的得意弟子津川秀吉。”
“他贏了津川秀吉?什麼時候的事?”
“應該是上個月的事?”
“不是,津川秀吉可是扶桑劍道十大高手,比武輸了,怎麼一點消息都沒有?”
“好像不隻是輸了,我聽到的版本是,津川秀吉被這個叫陸恒的嘎掉了。”
“這麼勁爆嗎?”
“津川秀吉可是扶桑劍道十大高手的,能被一個小角色殺掉?”
“不好說,說不定這個叫陸恒的技能很強。要是有個槍械強化技能,突然掏槍,一槍把津川秀吉給崩了,一點都不奇怪。”
“也對,要是突然掏槍偷襲,有槍械強化技能的話,確實很容易得手。”
在普通大眾的認知裡,槍械的威力依舊很強。
一般異能者是扛不住手槍射擊的。
圍在劍道館外麵的人群,討論越來越激烈。
信息來源不隻是扶桑網站,國內也有人把扶桑網站上的內容搬運回來,還進行了翻譯。
“我看到了搬運的內容,要是真的,那齋藤武治就是來給弟子報仇的。”
“這麼看來,這個叫陸恒的,應該是偷襲殺掉了津川秀吉,齋藤武治為了報仇才下的戰書。”
“如果是這樣的話,那一位劍聖向名不見經傳的小角色下戰書,就可以理解了。”
在議論聲中。
扶桑劍道圈的人先抵達劍道館。
齋藤武治在幾十人簇擁下,進入劍道館,換上劍道服,登上了劍道館的道台。
時間距離戰書約定的時間,還有最後十分鐘。
由於今天劍道館已經被包了下來,不開館,所以門口有人攔著,想要觀看比武的人群,都被擋在了門外。
不過,也有少數人有特權進入劍道館。
簡晴、陳子航幾天前就聽說了這場比武,所以提前趕了過來。
兩人聽到門口圍觀人群的議論,臉上表情始終平淡如常,穿過人群,進了劍道館。
時間來到上午十點。
陸恒來到劍道館門口,看到門口人山人海的景象,略微有點詫異。
原本預料到會有很多人圍觀,但沒想到人會多到這種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