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話一出,直播間再度炸鍋。
“等等,意識不就存在大腦裡嗎?”
“對呀,之前你不是說過,意識就是神經網絡的電信號組合起來的一個整體網絡嗎?”
“不對,江主持人說的似乎是——如果神經元不發電的時刻,意識的信息存在哪裡。”
“樓上,我有些不理解;大腦不發生物電,那人豈不是就徹底死了,哪還有什麼意識藏在哪裡這個說法?”
“對啊對啊,根本無法理解!”
“”
即使經過江哲之前的解釋,不少觀眾還是有些不清晰。
他們認為,腦部神經網絡在發電,即意識就會存在。
一旦當神經網絡不再發電,即人死,那麼腦殼裡的意識也就隨之而消散。
江哲聽著耳麥內導播播報的彈幕。
隨即露出微笑。
“或許各位誤解了。”
“我們談論的是,當大腦發電時的一刹那,信息存在哪裡!”
“眾所周知人能思考,能看見,能聽見,能聞見,都是基於大腦裡的神經網絡在發電。”
如若將人腦比做一張電網。
那麼人在做任何事時的感受,都會傳遞進這張電網內。
一旦電網被拉閘,那麼這張網就平平無奇,人也就徹底死亡。
“信息是電流的傳遞嗎?”
“大家可以這麼理解。”
“要了解靈魂藏在哪裡,那麼我們就必須了解我們的大腦的運作方式!”
麵對鏡頭,他的語氣稍緩,儘可能講得更加詳細!
“額葉,顳葉,頂葉,枕葉,小腦,下丘腦”
“大家不需徹底了解,知需要知曉大腦的這些器官的存在,是控製著我們語言,記憶,運動,畫麵等等的。”
“少了這些器官,我們就開不了口,無法運動等等等等。”
雖然簡潔,但在醫學家們的眼裡,這些確實是構成人類大腦的基礎。
隻是醫學家們都未曾想到,需要解決莊周夢蝶,竟然要涉及如此之多,如此之廣闊的綜合性知識。
“而我們的意識又是如何產生的呢?”
“我們產生意識的原理,實際上非常複雜!”
“目前主要有集體性活動、神經連接、信息整合、神經元震蕩主流的模型。”
“1集體性活動,主要就是我們大腦裡的神經網絡裡的生物電信號的傳遞——”
“有了生物電信號,才有意識的存在。有了它的存在,才有了上麵我說的額葉,顳葉,頂葉,枕葉之後的功能。”
“優先比是——”
“意識,大於之後的額葉,顳葉,頂葉,枕葉之類的一切。”
這些對觀眾們來說,理解起來倒不難。
意識是老大。
大腦內的其它器官大多都並列老二。
少了老大的存在,那麼老二也就沒必要存在了。
隻有老大在,老二才能安然無恙。
“2神經連接。”
“這種神經連接原理。認為我們大腦中的神經元細胞會以特彆複雜的方式相互連接,從而形成神經網絡。”
“人們的意識正是在信號傳遞和處理過程中所形成的。”
“這神經連接模型支持者,其實與集體性獲得支持者的答案都差不多。”
“3信息整合,信息整合原理,以及支持者認為——”
“大腦是在收到來自外部的各種信息之後,大腦將會對信息內容進行重新整合,在此基礎上就會形成意識。”
“什麼意思呢?”
“這部分支持者認為你從小到大的所聞所見所聽所嘗所想的信息,才構建成了你的意識。”
“在有了這些記憶的支持,那麼你的意識才會激活。”
講述到此,他敲了敲桌子,讓更多的觀眾定睛望去。
“其實這【信息整合】原理,與我們之前講忒休斯之船與克隆有些類似。”
“我們之前說過【信息的連續性】,但凡我們的人體遭遇連續性的破壞,那麼克隆的我也不再是我。”
“這第三點理論,其實就是這個部分的衍生【意識是我們人類所有信息的集合體】。”
觀眾們聞言,眼前一亮。
他們之前還以為江哲在自創,甚至胡說。
原來也是基於現實存在的理論篩選出的優化答案。
這讓觀眾,與專家們對江哲的認知再上一層樓!
“第4點神經元震蕩大腦中的神經元在震蕩活動發生過程中,會以特殊的頻率傳遞信號,在此背景下就有可能導致意識的產生。”
“這是什麼意思呢?”
“顧名思義,就是電信號在大腦內傳遞的時候,會產生微弱的震蕩頻率,這個頻率大家可以理解為音樂中的【韻律】。”
“一句話,大腦的神經元在震蕩時,大腦內神經振蕩按照其波段可以劃分為——”
“阿爾法α波、貝塔β波、伽馬γ波、德爾塔δ波和西塔θ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