見溫故幾人還在,兩人心中也鬆了口氣。沒出發就好,趕上了。
於二跟在何大身側,留意周圍的動靜。
前方的幾個人影,很容易對上號,不過他此刻的注意力,最先放在那幾個孩子身上。
他聽到那兩個孩子喊周山爹了。看來確實是這位武官的孩子,小孩兒精神瞧著還行。
見到溫故,又介紹了於二之後,街溜子二人組沒廢話,表示想跟著他們北上。
於二說:“我們譚縣令是個厲害人,半月之前我們家本來是打算跟著北上,隻是當時家中遇到了麻煩,等平息下來,已經錯過時間。”
縣令帶的大部隊已經定好行動時間,不會輕易改變,他們隻能眼睜睜地看著譚縣令帶人離開。
於二隻是想告訴溫故幾人,他們全家本就有北上的打算。錯過一次,現在又遇到有人要往北地過去,你這個讀書人看著也還行,在北地有親戚,咱們看好你。
何大這時候也說:“葑縣以外的地方,我們雖然不了解,但是以前混在街巷,聽過不少消息,或許這些能有幫助。”
於二加道:“我們會自帶乾糧。”
溫故像是有些猶豫,“不知你們要帶的親人好友,共幾位?是否有老人小孩?”
何大說:“我家隻剩我和我弟,可能還有兩三個朋友。我弟十二歲,以前在縣城書院讀書,性子安靜懂事。”
於二想了想,也說:“我家的四個你們應該都知道,我,我兄嫂和侄女,或許還有兩位朋友。”
溫故心中滿意,人數還行。他緩聲道:“能否請兩位稍等片刻?”
“當然,我們就在那兒等著。”
知道溫故幾人要商議,何大和於二走到一旁。他們心中還是有些緊張。
兩人低聲分析——
姓溫的書生多半不會拒絕,這人瞧著就好說話。那個周縣尉和那個道士,不知是否會同意。
這邊,青一道長依舊是無所謂的姿態,真要說的話,也傾向於多收些人,到時候有人幫他乾點雜活。
小劉和鐵頭都聽溫故的。
周縣尉有些遲疑,他是遭人背叛過的,防備心重。不過溫故分析幾句之後,便同意了。
一,人多好辦事。如今路途艱險,隊伍裡人多些,確實更安全。
二,他還有兩個年幼的,受過驚嚇的兒女,還有個十二三歲的內侄。或許隊伍裡再多兩個小孩子,能讓他們精神狀態更好些。
人心這個東西不好說。但也確實不能因為遇到過背叛,就拒絕所有人的靠近。
雖然同意了,周山還是忍不住提醒溫故,“亂世裡,人性複雜,不要過於仁善。”
“多謝周縣尉提醒。”溫故微微施了一禮。
他站在旭日的晨光之下,整個人仿佛鍍上一層金芒,望著遠山的目光清澈又堅定:
“我遊學時候,曾聽人說過一句話,‘獨行快,眾行遠’。
“如今這世道險惡,遠甚於史書記載的那些災禍,不抱團取暖,很難撐下去。若百人同心,則得百人之力。同舟而濟,患實共之。眾心協力,定能達到目標!”
周山張了張嘴,也不知該說什麼。
他當然知道抱團的好處,他隻是想糾正溫故對誰都仁善的做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