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秒記住無彈窗,更新快,免費閱讀!
11月26日。
徐聞縣西南角方向的瓊州海峽。
距離燈塔角大約17公裡的海底,瓊州海峽海底隧道一期工程的施工現場,所有的施工人員,都進入了安全特種車中。
飛鵬工程的總工程師黃新明、中建的副總工程師李豐,盯著操作頁麵的模擬畫麵。
由於海底隧道是從兩頭向中間挖掘的,全長37公裡的瓊州一號線,處於海底的部分,長度是336公裡,兩頭的彙合點,就在168公裡處。
經過一年多的全力施工,考慮到泥沙層容易崩塌的地質條件,在突破陸地岩層區後,施工團隊采用了頂管的施工,配合盾構機的方案。
平均每天可以推進5060米,今天終於到了兩頭彙合的日子。
從臨高縣過來的那一段隧道,目前已經完全停工,等待徐聞縣這一段挖通最後10米的泥沙層。
“5米,臨時頂管跟上。”李豐緊張的喊道。
“收到。”
由超級材料打造的臨時頂管,在八套液壓機的作用下,緩緩跟著盾構機向全推進。
在頂管後麵,是一個巨大的合金阻隔網,是為了預防前方突然崩塌,海水帶著大量泥土衝擊施工區域。
而泥沙阻隔網後麵,上百名工人正在忙碌著,他們配備了清一色的特製外骨骼,這是專門定製的潛水型外骨骼。
就算是前方突然崩塌,他們也可以在海水中存活下來,上個月臨高段就發生了一次崩塌,大量海水衝入施工區域,工人憑借外骨骼和特製安全車,成功從中撤退出來。
瓊州海峽海底隧道的修建,為國內應對複雜地質條件下的隧道施工,積累了眾多經驗和技術,以後修建其他地區的海底隧道,都可以用上這些經驗和技術。
時間一分一秒過去。
盾構機、頂管緩緩推進著,工人們快速鋪設著管壁。
4米
3米
當最後幾十厘米的臨時水泥層,被盾構機削開推倒的那一刻。
布置在臨高段那邊的監控攝像頭,清晰的將這一幕記錄下來,被同步傳輸到安全車裡麵。
“成功了”一直默不作聲的黃新明振臂高呼起來。
“太好了”
“我們做到了”
“哈哈”
不少人喜極而泣,或者激動得語無倫次。
隨著最後10米泥土層被貫通,一眾工程師和工人,也從激動中清醒過來,開始做最後的收尾工作。
頂管繼續跟著盾構機向南緩緩移動,工人花費了三個多小時,將最後管道連接起來。
從安全車中走出來,李豐看著這條巨大的隧道,這是人類有史以來,建造一係列海底隧道中,最大最長且難度最大的海底隧道。
站在隧道底部,李豐仿佛走進巨人國度一般。
“非常震撼”一旁的黃新明,也是讚歎不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