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報告,陽電子密度和速度到底預定數值。”
“開始準備發射中子,能級1。”
“收到。”
很快中子源發生器中,一股能級相當於普通裂變堆快中子的中子流,衝入充滿陽電子電漿的真空管中。
刹那間,中子流被密集的陽電子淹沒。
在中子源發生器的周圍,那密布的探測器,卻沒有推出的中子信號。
黃修遠盯著數據,時間一分一秒過去,中子源發生器源源不斷發射著快中子,周圍沒有檢測到一絲中子信號。
而真空管底部的偏濾器,卻開始分離出一些氕,顯然是被轉化出來的質子,相互組合形成了氕。
“暫停實驗。”
整套係統停下來檢查。
而觀摩區內,一眾專家學者也興奮地討論起來。
看完第一次實驗數據後,李院士麵露喜色的說道“修遠,看來你的想法成功率非常高。”
“最後結果沒有出來之前,我也不敢打包票。”黃修遠並沒有太得意忘形,畢竟現在測試的中子能級,隻有核聚變快中子的114左右。
或許有人會想,為什麼不乾脆用正負電子湮滅,製造反物質能量反應堆。
這個想法要實現,前提是可以高效低能耗的製造陽電子,問題是現在陽電子和負電子湮滅產生的能量,是生產陽電子能量的43左右。
如果加上湮滅化的能量再轉換,這筆買賣要虧到姥姥家去了。
這相當於拿10塊錢的電,製造了3塊錢的電,直接血虧7塊錢。
非常有天然的陽電子源,比如太陽,才有可能保證不虧本,不然還是乖乖的搞可控核聚變吧
“大發現”徐國盛邊走邊說。
李院士站了起來“發現什麼了”
徐國盛解釋道“偏濾器搜集到的氕原子,蘊含著非常高的能量,比中子源發生器發射出來的中子能級,還稍微高了一些。”
黃修遠瞬間就反應過來了“應該是陽電子和中子結合後,兩者的能量融合到了一起,而真空管內部無法轉移熱量,隻能在偏濾器中釋放熱量。”
“看來陽電子阻隔層,不僅僅可以阻隔中子,還可以將中子的熱量利用起來。”
眾人討論了五個多小時。
很快設備檢查完成了,便開始第二次實驗,快中子的能級再次被提高了一倍。
這一次同樣沒有出現中子穿透。
整整一個星期,平均每天兩次的實驗,一步步將中子能級,從一開始的裂變快中子,提升到聚變快中子,能量密度提升了14倍。
在11倍附近,陽電子阻隔層就出現了少量的穿透,大概在36左右。
而到了14倍附近,陽電子阻隔層出現了2448左右的穿透。
但是黃修遠卻沒有感到沮喪,因為這完全可以通過加大陽電子流的厚度,提高阻隔效率。
實驗到這裡,其實已經可以宣告中子照射問題的解決了。
手機用戶請瀏覽閱讀,更優質的閱讀體驗,書架與電腦版同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