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爆轟火箭發動機,也經過一係列的改進和優化,不僅僅能耗降低了37,控製精度、爆轟的共振效應之類,也獲得了一定程度的改善。
該款飛機的最大載客量可以達到850人,不過經過研究後,為了保證安全,最大載客量變限製在450人。
上了飛機後,第一次搭乘國產飛機的戴小海,有些好奇的四處張望著。
眼前的乘客艙,與之前的波音或者空客客機,有截然不同的風格。
一個個獨立的乘客座位,模樣有些像一個圓筒型。
其實這些乘客座位,就是一個個獨立的逃生艙,一旦飛機出現事故,可以迅速合攏關閉,變成一個逃生艙。
逃生艙呈圓筒型,裡麵包含一個座位,以及降落傘係統、緩衝和漂浮氣囊係統、維生係統、通信係統等。
這也是為什麼,本來可以容納850人的載客量,被削減了一大半,就是為了加裝這些逃生艙。
雖然飛機的運輸量堪憂,但在當前的交通工具中,仍然是速度最快的,也是最方便的洲際運輸方式。
特彆是對於大中華這種控製區跨度極大的勢力,飛機仍然是最快長途運輸方式。
但飛機運輸存在的一個大問題,那就是安全性。
哪怕是經過無數次的慘烈空難後,飛機仍然有失事即死亡的尷尬局麵,這也是黃修遠等人很少坐飛機的原因之一,就算是坐飛機,也隻能坐專機。
那導致民用客機的事故低生還率的原因,究竟是什麼
難道民用客機真的沒有辦法改變這一局麵答案顯然是否定的。
既然可以改變出事必死的局麵,又為什麼飛機製造公司也好,航空公司也罷,都沒有改進這方麵。
答案是顯而易見的。
就一個字錢。
畢竟航天領域的運載火箭,都有逃逸塔,而難度低一個量級的民用飛機,不可能連一個逃生艙都做不出來。
可以賺得出來,卻不代表資本家會做。
因為逃生艙的成本太高了,就以騰飛客機的逃生艙來講,要給所有人配備一個逃生艙,平均每一個逃生艙的綜合成本,將達到134萬華元。
騰飛客機的乘客450加機組人員15,一共是465人。
這需要增加大約61億華元的成本,同時還要減少400個載客量,這對於航空公司而言,簡直是要他們的老命。
也就大中華這種特殊的情況,才有可能推行逃生艙,確保每一個乘客的安全。
國外的航空公司基本不可能這樣做。
當然,目前騰飛客機也隻能在大中華的控製區內飛,倒不是其他勢力卡適航證,而是n30燃料不能泄密。
不過商飛已經在設計燃油版的爆轟火箭發動機,估計在2018年前後,可以推出一款燃油客機,用於國際航班。
其實航空公司采購騰飛客機,投入運行後,還是有可能收回成本的。
因為騰飛客機的速度可以達到13倍音速,而相同航程的燃料成本,卻隻有燃油機的2126左右。
加上飛機的設計使用壽命,可以達到40年,如果保養得好,更換一部分零件,可以延長到60年左右。
另外由於配備了逃生艙係統,騰飛客機的機票非常搶手,航空公司運營得當,還是可以賺錢的。,,
手機用戶請瀏覽閱讀,更優質的閱讀體驗,書架與電腦版同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