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其中的關鍵,就是民間力量的參與。
半導體和計算機找到了走向民間的道路,獲得了龐大的商業效益。
而核技術、航天技術,卻像高嶺之花,看起來高大上,實際上收益卻不高,甚至要虧本。
要不是上個世紀的冷戰需要,核技術和航天技術會更加落後,這就是脫離民間的結果。
黃修遠也意識到了這個問題,因此果斷采取了一係列措施,調整航天產業和加強宣傳。
舉辦相關的比賽、拿出太空旅遊的車票,就是宣傳手段之一。
而調整航天產業上,主要是拿出一些可以民用化的技術,比如逃生艙、多功能服裝、室內環境調節係統、太空材料之類。
另外還有一係列的關於太空環境下,人體如何適應、如何預防之類的成果。
航天產業必須向民眾靠攏,而不是發展成為割裂的勢力,最後變成一個不穩定因素。
雖然當前的月球基地,還不具備獨立的工業體係,宇航員也沒有辦法長期在外太空生活,卻不代表可以高枕無憂。
16世紀開始的大航海時代,無論是兩個牙,還是海上馬車夫的尼德蘭,還是後起之秀的日不落帝國,都要麵臨一個問題,那就是本土和殖民地之間的分歧。
雖然大中華開拓月球,名義上是科研基地,實際上卻是當成領土來經營的。
或許在前期,星外領地不會和本土離心離德,卻不代表以後不會。
距離產生美,距離也產生分離主義。
月球還好,就在藍星的家門口,以現在的運載火箭速度,全速前進也就兩三天時間,在緊急情況下,四天可以完成一個來回。
可大中華的宇宙開拓腳步,並不會停留下來,至少火星、小行星帶、木星和土星之類,還有金星、水星和太陽,這些區域距離藍星太遙遠了。
一旦時間久了,難保知道星外領的人,會不會有其他心思,人心是最難預測的東西。
因此加強對於航天產業的控製,以及讓航天產業和民間融合起來,才可以避免山頭的出現。
戴小海這些普通人,並不知道上層的思考,卻對於網絡航天思考大賽非常熱切。
“就你那作文水平,還是算了吧”他老婆陳芸毫不客氣地笑道。
戴小海卻還不死心“這有不是寫作文,大賽可沒有要求文體,我覺得可以試一試。”
夾起一塊青椒,陳芸提醒道“隨你便,反正買票你就彆想了。”
“知道。”戴小海雖然不甘心,卻沒有不顧一切的念頭,如果價格可以優惠到20萬左右,他倒是可以考慮一下。
其實一張票30萬華元,航天局還是可以賺錢的,近地軌道的發射成本非常低,每公斤物資大概隻需要80120華元左右。
一個人加上宇航服大概在90100公斤左右,加上吃喝拉撒的錢,和相關的培訓成本,去一次天宮空間站,綜合成本大概在8萬華元人左右。
如果是去月球,成本也不會高於100萬人。
顯然隨著技術的革新,大中華的航天技術越發完善起來,運行成本也變得越來越低了。
太空旅遊的國內票價,看似是揮淚大甩賣,很多人都以為自己賺了,但航天局絕對不會虧。
而這一次中華航天局公布的太空旅遊車票,也在國內外的網絡中,迅速引起了巨大的反響。
大中華內部拿得出30萬華元的人大有人在。
而國外的售價,雖然高達888萬華元,這個價格在很多富豪眼中,不過是九牛一毛。,,
手機用戶請瀏覽閱讀,更優質的閱讀體驗,書架與電腦版同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