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賈參加科舉,還有具體的規則細節。
一,凡是參加科舉的商賈,都得查其身份,自己本人連同家族之人,是否有作奸犯科,欺善怕惡,為禍一方的罪行,一經發現,禁止參加。
二,要是家族身世清白乾淨,準許參加後,有幸高中,給兩個選擇,想做官就必須變賣家族產業,如若不願,剝奪功名,放其歸家,繼續做他們的商人。
三,就算高中,必須調離家族產業地界,禁止在同地當官。
這三條的具體規則出台,讓那些義憤填膺的達官顯貴,各個平息下來。
這三條具體細則,也確實給了他們一個說法,真要實施,也的確算公平,在這種細則出台下,商賈參加科舉的事,也就得到了同意。
這也是蘇祁安為了防備商賈高中後,利用當地家族勢力,發展自己的勢力,這種在自己眼皮底下的危險苗頭,蘇祁安怎能放過。
細則的出台,各地的商賈知曉,心裡多少是有些不甘的,但想到倘若能夠高中,能出任一方,走上仕途,就算變賣家產又算什麼?
去掉了商賈這等不入流,不被看得起的身份,成了有頭有臉的地方官員,就這點,足夠讓不少商賈下定決心,說什麼也要參加科舉。
為了這次的科舉,能夠真正尋找到人才,除了允許商賈參加,對三州的所有沒有犯事的平民,同樣給他們機會。
這放在之前,同樣不可想象,以往朝廷的科舉,說是對天下寒門子弟開放,可主持科舉的都被那些權貴給把持。
寒門子弟參加是能參加,但能否被錄入,全看他們的心情,正是這種局勢下,所謂的科舉到後來,也漸漸變味了。
這次重開三州的科舉,蘇祁安不說做絕對的公平,但起碼是要讓人感受到公平。
如果各級的考官有徇私舞弊,不用蘇祁安動手,監察院就不是吃乾飯的,會好好的招待這些官員,讓他們知道這麼做的後果。
這次大改規則,都不用想,這次的三州科舉人數,勢必達成一個驚人的數量,所以這次科舉高中的條件會大幅度提升,名額不比先前朝廷錄入額要多。
這就是隱藏的第四條細則,隻有這樣,才能篩掉更多的水貨,無論是商賈、平民、權貴,都得站在同一起跑線上。
最終誰能高中,全靠各自本事了。
消息的發出,三州全境上下,都在為一個月的科舉準備著,沒蘇祁安什麼事的他,很悠閒的在自己的府邸內散步。
科舉的規則,具體細節已經製定完全,他該說的都已經囑咐好了,接下來的事自然就交給羅清遠、林苑之二人操心了。
蘇祁安後麵能做的,最多就是一個月後的科舉,他去旁看就行。
蘇祁安十分悠閒的走在自己的府邸花園中,在他身後,楚青默默跟隨著。
這次單獨召見楚青,自然是有些時日沒有見到了,有些事需要和他了解。
自從蘇祁安在中州收複楚青,將他帶到西州後,為了發揮他的才能,蘇祁安先是將他安排到諜政司工作,待到他這次回到西州,又將他從諜政司調到了政務司。
倒不是不信任楚青,相反正因為信任,才會調動他,按照蘇祁安的想法,等到他熟悉了政務司,下一步就會調他去軍機司。
蘇祁安這麼做,就是想讓他對三司之間的事足夠了解,為後麵能夠委以重任打下基礎。
楚青在蘇祁安不在三州的這段時間,他的貢獻是有目共睹的。
諜政司能夠在如此短的時間,發展這般迅速,離不開楚青的幫助,是他給李小妹、瘦猴他們了方向。
對建立係統化的諜政司,起到了巨大的幫助,不僅是諜政司,就他不在,上次的蘇哲和薩爾德對他西州的出兵,也是楚青一眼看清楚了他們的試探。
這才讓秦子音、陸小婉、蘇鳳玲三位主母,改變了部署。
可以說,三州的一些重大事情,或多或少都有楚青的影子,但偏偏他卻不爭不搶,十分低調,仿佛這些事不足為道。
這次約談楚青,也是想聽聽他的想法。
聽到蘇祁安的詢問,楚青拱手道,“這些事,本就是屬下分內之事,沒什麼好說的,先生能夠一次次對屬下寬容,並且委以重任,如此信任我,屬下豈有邀功的意思。”
“能夠在先生身邊做事,能發揮自己的一點力量,屬下便相當感激了,哪能有其他什麼想法呢。”
楚青的話並非故意作態,而是發自肺腑,他比任何人都清楚,蘇祁安究竟有多強,能夠跟隨這位的一位明主,是楚青畢生的願望。
當然能讓楚青如此忠誠,主要還是得到了蘇祁安的莫大信任。
不說上次他想刺殺蘇祁安,被識破後,非但沒被拿下,反而得到了諒解,這也就算了,但蘇祁安後來對他的安排,才讓楚青心裡頗為激動。
徹底下定了決心,勢必用自己的命,來回報蘇祁安的信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