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萬的倭寇,跨海而來,這麼長時間,都未有發現,來的全是步軍,並未有水師部隊,從這便能看的出來,他們的目的,可不止是前來支援,而是徹底的拿下東州。
以東州為據點,從而為後續的入侵大涼做準備,在這種四分五裂的大涼,任何外族都會有趁虛而入的想法,哪怕是偏居一隅的島國扶桑,也有這等野心,也絲毫不奇怪。
如果蘇康在此,聽著蘇祁安的分析,基本上把他的想法,猜的八九不離十。
這次能得扶桑的支持,並且一出動就是十萬之兵,靠的可不僅僅是蘇康的談判手段,說到底還是雙方利益交換。
隻要利益足夠,扶桑自然會派兵遠征,而他們之間達成的首要目的就是,劃出一半的東州地界歸屬扶桑。
本來扶桑要的是整個東州,可蘇康即便在想滅掉蘇祁安,也不至於傻到將整個東州拱手相讓,一旦整個東州落入扶桑之手,他的越州反而有被圍困的風險,這是蘇康不願看到的。
因此,在他的一陣談判下,雙方各退一步,東州一方一半,同時,北邊的趙州,也割讓一半出來當做補償。
當然,所謂的割讓,也隻是蘇康的承諾,他可不會派兵協助的,想要得到多少土地,就靠自己有沒有本事去拿。
也就是說,這次登陸的十萬倭寇,想要完成他們天皇的任務,全靠自己有沒有拿下的本事,蘇康隻會當漁夫默默看著。
對蘇康的這種態度,出兵的倭寇並沒有半點生氣,反而相當滿意,他們要的就是這個承諾,設定一個大的框架而已,至於具體怎麼操作,就看他們自己了。
十萬的倭寇出擊,到時多占,怎麼占領,這些都是不可控的,即便蘇康到時想說什麼,在已經拿下的事實下,也無法多言。
這也是為何十萬倭寇,直撲三郡的原因,以迅雷之勢,直接擊潰所謂的東州軍,到時真拿下了東州,還不是隨他們說了算?
彆看蘇康貌似沒有提供什麼幫助,實際上幫助大的很,彆的不說,就這次十萬倭寇,悄無聲息的來到東州沿海,蘇祁安沒有半點察覺,足以說明越王下了很大的功夫。
以越王在沿海地域的實力,想要掩蓋十萬的倭寇蹤跡,還是沒問題,無非就是讓這些倭寇辛苦點,乘坐商船,全部待在海上。
要麼直接把他們安排在黑風島,這樣一來,就算是蘇祁安也不可能知曉倭寇的蹤跡。
也難怪之前對於水師的交換,蘇康如此的灑脫,實則背後的目的,多半就是為了給這群倭寇騰位置。
而在黑風島的外圍,直接安排田榮為首的東州水師,這樣一來,誰又能猜到黑風島上,會有十萬倭寇?
蘇康的這舉動,足夠讓他身敗名裂,這麼多年積攢下來的聲譽,全部一掃而空,但對蘇康來講,所謂的聲譽,他已經不看重了。
他看中的是最後的結果,直接能擊敗蘇祁安,哪怕勾結倭寇,主動引誘倭寇前來,也在所不惜。
在這種不管不顧之下,十萬的倭寇也是準時的登陸上岸,直接兵分三路,朝著東州軍占據的沿海三郡縣而去。
麵對這般來勢洶洶,東州軍還是有很大的壓力,對此,李虎、趙大、童戰三人,臉色皆是緊繃。
看完軍報後,皆是開口請求,帶兵出擊協助,如今東州城被他們拿下,再往前推進,基本上很少有許多障礙,可以長驅直入,以很快的速度抵達海州城。
畢竟現在東州境內,隨著蘇康的軍隊撤走,基本上很少有他的兵了,現在完全就是蘇祁安和東州軍一起麵對十萬倭寇的衝擊。
而蘇康這次,將兵力全部收縮,撤回越州邊境,就想坐山觀虎鬥,這也是為何蘇康會選擇放棄東州城的原因。
他可不想夾在蘇祁安和倭寇之間,雖說他和倭寇達成了協議,但這些家夥上岸了,真殺起來,那可是不管不顧。
要是繼續待下去,搞不好還會被誤傷,因此,蘇康果斷撤離,就待在邊境,一邊休整,一邊看著蘇祁安如何麵對這來勢洶洶的十萬倭寇。
真因為確定了蘇康的想法,因此,三人才會請求蘇祁安,讓他們出兵支援,畢竟,哪怕擁有交州軍的支援,麵對十萬的倭寇,東州軍能否抵抗,還是很困難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