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前十多萬的兵力,還能夠維持,現在傷亡三分之二,想要在維持這麼長的防線,就的抓緊時間增兵。
在和越王、倭寇交戰的小半年時間,東州、中州的募兵也到了尾聲,正抓緊時間訓練備戰,據何興傳來的消息,此次募兵,直接擴軍了十萬。
十萬人新兵,蘇祁安並不吃驚,其中大半都是東州人氏,彆看東州隻是一州,但他的人口、地盤、經濟早就達到兩州規模。
如果說,在先皇時期,當地的官員、世家對蘇祁安有些不配合,那現在,經曆了層層的戰事,好不容易有擊敗越王的跡象,緊接著倭寇又是浩浩蕩蕩的入侵。
這些官員、世家,自然知道取舍之道,對蘇祁安的擴軍,非但不製止,反而大開方便,不少世家甚至都將自己的家族後輩投身軍旅。
這之中,除了對倭寇的仇恨,更重要的還是想保住自己的財產,這群登陸的倭寇,可不是什麼心慈手軟之主。
不僅燒殺搶掠,甚至連主動歸降的富商,都是洗劫一空後,直接殺了。
這頓時讓當地有些小心思的官員、世家,空前團結,隻要蘇祁安提出的要求不過分,皆是儘力滿足。
正是在這種沒有阻礙的募兵下,十萬的新兵,很順利的完成,這還隻是蘇祁安沒有放開口子,必須要通過考核,才能投軍。
如果徹底放開口子,彆說十萬,哪怕二十萬都能做到,對彆人來說,兵力自然越多越好,可蘇祁安並不覺得。
東州哪怕地盤再大,人口再多,經濟在強,供養軍隊不是沒有底線的,滿打滿算加起來二十萬就是很承重的負擔了。
蘇祁安此次招兵,可沒算境內的東州、中州二軍,這要是加起來,也差不多有二十萬了,如果一口氣再增十萬,就是三十萬的規模。
三十萬的龐大軍隊,光靠一個東州,早晚也得被榨乾,而且真要如此,一個龐大的軍隊中三分之二都是新兵。
這上了戰場,彆說出力,恐怕都會成為負擔,要是吃了一個敗仗,恐怕軍心立刻渙散,到時彆說反擊,能否安全的撤下來,都是一個大問題。
所以,基於種種考慮,招募新兵,隻要十萬人,而且這十萬人必須保證質量,蘇祁安可不是那種隻要數量,不看質量的。
這一戰結束後,十萬的新兵,不日後就會分批送到東州,給他補充兵力。
蘇祁安也想好了,得到新兵補充,第一件事就是暫時宣布停戰,趁機休養。
這個休戰的命令,如果蘇祁安不解釋,東州高層、心腹手下肯定不明白。
蘇祁安的休戰,還是一種單方麵的休戰,至於倭寇、越王會不會抓住這個機會,展開反攻,在蘇祁安心裡基本上不大可能。
彆的不說,就說這半年的激戰,他的軍隊傷亡三分之二,同樣的,倭寇和越王傷亡更重。
特彆是倭寇,登陸的十萬大軍,隻用了一個多月的時間,傷亡過半,隻剩不足五萬人。
如果倭寇還想進攻,憑他這五萬人,根本不夠看,蘇祁安完全可以憑借地形優勢,和倭寇打遊擊戰。
但凡倭寇不傻,斷然不會在葬送自己最後的五萬人,至於越王,那就更如此了,彆看他的大本營越州,還有八萬之兵。
但這已經是他最後的老本了,半年時間和蘇祁安在東州的戰事,傷亡了他七八萬人。
這七八萬人,可是他好不容易在東州拉起來的,結果還沒發揮多大的貢獻,基本上和蘇祁安的激戰中報銷了。
如果越王想戰,自然得掂量掂量,那就得出動他的老本,一旦越州老本出動,越州的兵力怕就不夠啊,到時指不定越州還會出什麼事。
畢竟,他的南州之戰,到現在並未徹底結束,雙方都在對峙著,一旦越王率領越州大軍和蘇祁安激戰,後方兵力空虛的機會,想必顧華是不會放過的。
綜上所述,無論是越王還是倭寇,出兵的機會並不大,仗打到現在,他們也需要休整,就算退一萬步,這二人就是執意要戰,蘇祁安也不懼怕,就在東州和他們好好的打遊擊,正好也可以趁機會磨煉新兵,無論休與戰,他都不虧,進退有度。
相比較停戰休戰,蘇祁安更看重的是關於後續東州戰事的布局,他的腦海基本上有了一個新的想法。
隻是這個想法,比較大膽,想要實施必須請東州高層的人好好談談,光靠傳信,怕很難說服。
想到這裡,蘇祁安將防線的收尾工作交給李虎、哈魯、薩克,自己打算帶著衛隊的人,親自跑一趟海州城。
請記住本書首發域名:.biqiv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