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蘇祁安的手中,有甘、蒙、西、交、東、中、南、越八州,但實際上,能控製的隻有前五州,至於後三州,基本上是一個性質,屬於不插手的自主三州。
這三州要細分,中、南二州的兵力,還是能夠指揮調動,至於越州,基本可以不提。
因此,按照蘇祁安的想法,他會在五州內,組建四個軍團,除了甘蒙二州為一軍團,其餘的四州單獨成立新的軍團。
像中、南二州,也會組建各州軍團,加起來便是六大軍團。
每個軍團的編製人數,定在八萬人左右,而這八萬人,六大軍團算是四十八萬人,但因為甘蒙二州的地理位置,決定他的兵力必須得突破十萬,才能穩定局勢。
因此,像甘蒙二州初步定在十萬,而東州加上水師定在十二萬。
這樣一來,總兵力便是五十二萬,看起來很多,可實際七個州的五十多萬人,也能在承受的範圍。
如果不顧一切的擴大規模,能夠拉出七八十萬人,要知道當年的大涼十二州,總兵力都過百萬。
蘇祁安的這種定編,是相當克製了,甚至某種程度,還縮了編製,之前的一州三軍,總兵力達到了九萬人,而甘蒙二州總兵力都有十五萬。
因此,蘇祁安的這種定編,已經是縮的不能在縮,一個軍團八萬人,看起來兵力比之前的三軍少了一萬,但卻整編精簡了。
特彆是對軍隊的調動指揮,能夠更加的緊密,像之前,蘇祁安打的是州與州的戰事,因此,調動的往往是幾個軍的行動。
剛開始的三、四州,軍級的軍隊,還能夠一一指揮調動,現在結束了蘇康的戰事,蘇祁安的地盤擴大了一倍。
要是還繼續像當初一州三軍,這七個州就有二十多個軍,這二十幾個軍,光是軍長的名單,都得一大串。
真要發生堪比國戰,二十幾個軍根據戰場變化,來回調動,不說能否支援及時,甚至會因為一個軍的兵力不足的情況。
畢竟,蘇祁安接下來要考慮的是和北邊蘇泰的戰事,這一仗在打,一個軍的兵力肯定應付不來,所以,必須要組建軍團。
隻有建立了軍團,即便爆發多處的戰事,也能直接調動軍團穩住局勢,不至於像幾個軍的來回調動。
不僅讓手下兵士來回折騰,甚至軍與軍之間,也達不到緊密的配合。
像眼下北邊甘蒙聯軍的戰事,就讓蘇祁安感受到了軍隊的吃力。
不僅抽調甘蒙聯軍,甚至還把交州的陳到、西州的蘇勇,也是抽出一軍前去支援。
目前還能擋得住,可如果後麵與蘇泰全麵的開戰,就這漫長的邊境線。一個軍的兵士都得跑死。
所以,與其這樣,不如組建軍團,讓各州的兵士,回到自己熟悉的地方,同時身邊的同伴,也是原先各州的夥伴。
配合起來,也有默契,所以組建六大軍團,是迫在眉睫的。
按照蘇祁安的構思,像東、南、中三州,隻要組建的各州軍團,甚至都不用刻意出兵,就這麼駐紮在各州境內。
也足夠震懾越州的宵小之徒,一旦越州敢有所異動,就得考慮麵對來自三州軍團的強力圍剿。
三州軍團的出動,足夠讓越州有心思之人,不敢異動,而且這隻是組建軍團其一的好處。
其二,也就是最關鍵,軍團組建,下麵的三軍,能夠更好的緊密的聯係一起,日後無論哪裡爆發戰事,直接拉出一個軍團,便能穩定局勢,在不用像之前,東奔西跑的抽調其他各州軍隊。
蘇祁安的講述,在場眾人,皆是眼前一亮,也明白組建軍團的利好,甚至蘇祁安更是跟自主的中、南二州承諾。
這二州組建的軍團,軍團長由豫王和顧華擔任,蘇祁安不會插手,隻是將兩州軍團,歸入六大軍團的序列。
至於內部的事情,蘇祁安不會插手,也就在麵對突發情況,需要二州軍團支援,及時出兵就好。
在提出組建軍團一事,蘇祁安直接把可能的擔憂給提了出來,這讓豫王和顧華一怔,二人深深的看了蘇祁安一眼,眼中有著無儘的感激。
二人不是不想歸順新涼,而是中、南二州目前來說,還是維持現在的自主為好。
就二州的地理位置,就決定了目前維持現狀,才是對蘇祁安最大的幫助。
蘇祁安是解決的蘇康,算是平定了大涼的南方,但大涼的北邊,還是在蘇泰的手中,更彆說在蘇泰的背後還有國力強盛的大榮,以及海外虎視眈眈的扶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