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聽到燕州叛亂的消息,他心裡的想法算是被驗證了,起初趙州城門大開,導致城破,鄒吾知道是曹煥的手筆。
緊接著,趙州其他郡縣也是發生類似這樣的事,而且還是前後腳,一看就是打配合,他本以為這些也是曹煥的手筆。
可退守燕州後,他漸漸冷靜下來,曹煥雖然是蘇泰身邊的紅人,算算時間,他也隻能來趙州城,至於將手下心腹全部安插其他郡縣,根本不可能。
而且他也不可能有這麼多聽令的手下,畢竟,大監的權利都是蘇泰給的,哪怕在位高權重,都得認清自己的身份。
一個大監,怎麼可能私底下有自己的兵士,特彆還是在蘇泰的眼皮底下,就更不可能。
因此,鄒吾對趙州被拿下,心裡已經有懷疑,趙州境內有敵軍的內應。
隻有這個解釋,才能合理的解釋趙州怎能如此迅速的被拿下。
撤入燕州境內的鄒吾,本來打算派一批自己的人,暗中調查這事,一旦發現所謂的內應,寧抱著錯殺也不放過的原則,直接除掉。
隻是沒想到,敵軍的動作比他還要快,待他的軍隊剛撤進燕州不久,便主動現身,開始在整個燕州挑動叛亂,趁機搞事。
經過手下的偵查,此次燕州全境叛亂的頭目,叫霍風,此人鄒吾知道。
本身就是燕州人氏,而且一開始就在燕州起事,反抗蘇泰的統治,當初還拉了一批反抗軍,聲勢浩大,後來在蘇祁安的出手下,平息了此人的動亂,更準確說是收服了此人。
本來此人是被蘇祁安給帶走,沒想到此人非但沒走,竟然偷偷的摸了回來,而且一潛入就是數年沒有動靜,好似消失一般。
無人在意,也無人發覺。
就是這種靜默,持續了數年,竟然在東南二州軍團北上攻打燕趙二州,立刻現身起事。
而且又拉起一支不小規模的反抗軍,現在一看,一目了然,一個霍風,一個孟天祥。
這二人本身就是老熟人,難怪當初沒有聽說霍風半點消息,原來打的是這個主意,配合孟天祥裡應外合奪取燕州。
隨著霍風在燕州全境的起事,與東部軍對峙的東州軍團,立馬越境,朝著燕州邊城而來,看樣子,來勢洶洶,勢必要奪下燕州。
在了解了二人的意圖,鄒吾並不慌,立馬命令手下,讓他們以郡縣城防為主,不遺餘力的擋住起事的燕州反抗軍。
而他則是坐鎮邊城,負責指揮戰鬥,說什麼也要擋住第一波的進攻。
隻要擋住了第一波的攻勢,便能挫傷敵軍的鋒芒,而後自然能夠守住第二波,第三波...
邊城的防守,鄒吾早有打算,他並不會死抗,隻要擋住第一輪,後麵的便陸續的往後方的燕州城撤去。
在撤入燕州城前,儘可能利用邊城,好好消磨東南二州軍團的兵力。
這種消磨戰,鄒吾還是很有自信的,守住燕州的重點,並不在他,反而是後方各郡縣守軍。
彆看燕州的霍風拉起的反抗軍,氣勢洶洶,大有想搞亂燕州的意思,可隻要守好各郡縣,霍風的反抗軍便無法得逞。
畢竟,他們人數太分散了,每一處叛亂,最多的隻有幾千人。
幾千人想要奪取郡縣,沒那麼容易,而且他們手中的家夥什,可不比正規軍。
霍風在他們眼皮底下,拉起一支上萬人的隊伍,這是他們的疏忽,但燕州屬於趙涼的統治地界。
對各類兵器、盔甲十分嚴苛,因此,霍風拉起的這支反抗軍,手中的家夥什少的可憐,大部分拿的是鋤頭、耙子之類的農具,遠程武器像什麼弓弩幾乎沒有,說是民兵一點不為過。
所以,彆看聲勢浩大,隻要冷靜下來,按照布防去防守,擋住這些家夥,沒多大問題。
就算退一步,這些家夥不要命,真拿下了一些郡縣,可在他們的後方,五萬的榮兵一直盯著呢。
隻要一聲令下,所謂的反抗軍,隻有全軍覆沒的下場。
因此,燕州保衛戰,鄒吾還是很有自信的,當然,自信歸自信,鄒吾可不會大意。
已經給各郡縣守軍下了死命令,不要小瞧這支反抗軍,也不要擅自出城,隻要打退了他們就可以,至於這些家夥在燕州如何流竄,叛亂,暫時可以不顧。
等他的軍隊陸續回到燕州城後,在就地出兵,直接來個大包圍,將反抗軍通通消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