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區的各條道路,也是重要的防禦地區。
幾乎所有配屬迫擊炮都被抽調去加強巷戰火力,其中不乏威力巨大的120毫米迫擊炮。
正在修理中的車輛和輕型裝甲,隻要火炮還能射擊就被拉去作為固定火力點使用,隱蔽在十字路口邊。
此時安莫爾軍的損失一直在不斷上升,兵員已經枯竭。為了湊足巷戰需要的士兵,安莫爾最高統帥部的卡桑將軍下令,警察挨憲兵家挨戶通知15歲至60歲的安莫爾男性公民入伍,經過短暫的訓練後組成民兵突擊隊。他們很大一部分被送到城南參加第一線的防禦。在奧魯米聯邦軍發動總攻的晚上,他們被敵人成片成片的屠殺,直到撤出外圍陣地。
而沒有參加外圍作戰的人,同樣要參加更殘酷的斯卡洛巷戰。
奧魯米聯邦軍幾次攻入城南一帶,但是來不及鞏固就會被趕回去。
後續的奧魯米聯邦支援部隊依然在向著市區全力挺進,裝甲和人員彼此協同,以縱隊隊形魚貫開進斯卡洛的市區大街。
遍地瓦礫,本就不寬的街道變得更加狹窄。奧魯米聯邦軍坦克隻能以一路縱隊行進,車長和炮長都隻能探出頭,緊張的注視著周圍的情況。因為在坦克內視野受限的情況下,他們根本發現不了什麼目標。
而安莫爾的士兵靜靜地伏在建築物內或廢墟中間,等著獵物進入陷阱。等到奧魯米聯邦軍的車隊完全進入街道,安莫爾軍的火箭彈和反坦克炮彈頓時從瓦礫堆和建築物內飛出,砸向奧魯米聯邦軍的車輛和人員。沒有戰鬥經驗的安莫爾民兵和安莫爾的士兵一起,冒死用反坦克火箭筒從側後甚至從頂部摧毀安莫爾軍的裝甲車輛。
被反坦克火箭筒命中的奧魯米聯邦裝甲車,從外表看不會形成多大的穿孔,但金屬射流會引爆車輛內部的燃料和彈藥,裝甲車往往在耀眼的爆炸中成為坦克手的墳墓。
實際上當奧魯米聯邦軍在進入南城區時,除了燃燒的火焰,街上並沒有看到多少安莫爾軍屍體,原來安莫爾軍在他們進行突擊之前,就已經把主力從外圍撤離了。雖然外圍陣地已經被夷為平地,但卻並沒有損耗多少安莫爾軍的實力,狡猾的安莫爾人還讓奧魯米聯邦軍浪費那麼多彈藥。
19日傍晚,奧魯米聯邦軍已經突破第三道防線並進入了城南地區。而在這裡,安莫爾軍沒有後退,他們在斯卡洛的市區到處構築交通壕,築起街壘,還有防坦克障礙。所有臨街建築都被改造成防禦工事,高層建築的窗戶被加固封死留有射擊孔,和地麵街壘及地下工事構成交叉火力。
當然,隨著巷戰趨於白熱化,情報的獲取是極度困難的,因為雙方戰線往往你中有我,我中有你,變換不定,犬牙交錯,情報的時效性要求嚴苛。而且,安莫爾的通信裝備以及技術還不是很成熟,通信設備的列裝率也不高,少量電話線也隨時都可能被切斷。
奧魯米聯邦軍則收到無線信號乾擾的影響,經常出現無線信號被乾擾而中斷的情況。
這樣一來無論雙方,在連排指揮官向營指揮部報告戰鬥情況,很多時間退化到了一戰時的水平。隻能靠傳令兵來進行情報傳遞,而這些傳令兵很容易成為狙擊手的獵物,造成戰場情報的延誤甚至中斷。
安莫爾的狙擊手的目標不僅是通信兵,他們還射殺軍官、炮兵、機槍手、坦克手等高價值目標。尤其是那些傭兵狙擊手,十足的心狠手辣,槍槍斃命。
巷戰中,交戰雙方打的都是近戰、遭遇戰甚至肉搏戰,可謂狹路相逢勇者勝。
但狙擊手不一樣,他們躲在暗處,用射程遠、精度高的狙擊步槍射擊,於萬軍中取上將首級,還能給敵方造成恐慌情緒,打擊敵軍士氣。
事實上,通過和安莫爾軍的深度合作,林銳發現他們的一些作戰理念,還真是停留在一戰階段。
安莫爾軍隻重視600米以內近距離支援的狙擊戰術。
相反,真正的現代狙擊手更擅長遠距離射殺,甚至1200米外的目標也屢屢得手。
但在巷戰中,由於城市建築複雜和戰火硝煙的遮擋,狙擊手能夠獲得的最大通視距離不超過400米,導致安莫軍和奧魯米聯邦軍狙擊手幾乎也沒什麼差彆。
再加上傭兵們指導給安莫爾軍的小組狙擊戰術,用1人負責搜尋目標,1人負責射擊,再由觀瞄手掩護射擊並在主射手失誤時進行補射,這種密切配合在地形複雜、隱蔽條件良好的巷戰環境中顯然勝過一個狙擊手單槍匹馬單乾。
說到底,巷戰中的後勤才是雙方角力的真正關鍵。巷戰本就是敵軍破城之後進行的清剿作戰,守軍不是傷亡慘重就是彈儘糧絕,而這時他們又要麵臨敵優勢兵力的瘋狂進攻。
在這最艱苦卓絕的時候,後勤補給就像生命線一樣,維係著一線部隊的戰鬥力和軍心士氣。安莫爾軍之所以在斯卡洛屹立不倒,就因為後勤補給到位。反倒是奧魯米聯邦軍有些頂不住了。
(本章完)
請記住本書首發域名:..bigeba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