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84章東廠需要這樣的人才
朝會似乎陷入了僵局,本來五位言官是想高舉道德大旗禁掉《金瓶梅》,這是他們向來很擅長的套路,百試百靈。
如果誰敢反對禁掉此書,誰就是道德敗壞之人!
但是他們沒想到,舉起道德大旗之後,林泰來居然還要他們為此擔上責任。
如果仍然需要有所付出,那不就白舉道德大旗了嗎?
所以五名言官又被乾沉默了,林泰來為什麼就不能像個套路化的正常反派?
反正給皇帝獻講《金瓶梅》這種事,打死都不能答應,他們追求的是顯身當世、留名青史,而不是遺臭萬年!
上一個給皇帝進獻小黃文的大臣是成化朝首輔萬安,已經被打成文臣之恥永世不得翻身了!
最後打破僵局的人還是林泰來,對這幾名言官質問說:
“你們既然奏請將《金瓶梅》定為禁書,卻又不願意幫聖上解讀這書內容性質,到底何居心?
莫非你們隻想讓聖上在毫不知情的狀態下,如同提線木偶依照你們提議下旨?
你們這種作為,就是故意蒙蔽聖上,妄圖操縱權柄,犯有欺君之罪!”
說完這些後,林泰來就停住了,眼神飄向了戶部尚書王之垣。
王司徒一開始沒有什麼反應,他在朝廷主打一個業務型官僚形象,對其他事務很少插嘴。
見王司徒還是“無動於衷”,林泰來的眼神逐漸變成了“死亡凝視”。
這時候王司徒才突然醒過神來,開口道:“這五人言事虛浮,又有欺君之嫌,不適合為科道言官,宜調出京師。”
林泰來又補充了一句:“昨日的王三餘、錢一本也一樣。”
眾人驚奇的看向王司徒,印象裡這是王司徒首次在朝議上如此銳利的臧否人物。
不知怎得,眾人從王司徒身上感受到了一種被“逼良為娼”的感覺
王司徒說話後,還沒等萬曆皇帝作出反應,那五位言官的帶頭大哥何倬再次上前一步,激動的說:
“臣何倬願獻書並講解,這樣的事情也不需再驚動其他人!
隻求陛下了解此書之毒害,並從嚴禁止此書!”
這個情況很讓殿中其他人感到意外,何禦史明顯是為了避免同列的幾個言官被一網打儘,主動犧牲自己了!
在林泰來的羅織罪名攻勢下,如果都不肯“擔起責任”,那全部都是欺君之罪了。
林泰來也挺驚訝的,這是他與清流勢力鬥智鬥勇以來,第一次親眼目睹為了保全同道主動犧牲自己的人。
以後這位何禦史在史書上的形象,可就是向皇帝進獻《金瓶梅》了。對標榜名譽的清流勢力人物來說,這種犧牲不可謂不大。
林泰來隻能暗歎一口氣,清流勢力包括後來的進化版東林黨,生命力如此頑強不是沒有原因的。
裡麵不隻是有政治投機分子,確實也還有不怕死、敢於犧牲的人。
“啊,這林泰來以為如何?”萬曆皇帝終究還是個不到三十歲的青年,此時也不知道應該怎麼麵對,下意識的詢問林泰來。
申首輔心裡酸了,在往常朝會的時候,皇帝最優先的詢問本該是“申先生以為如何”。
林泰來當仁不讓的直接奏道:“何倬奏請禁《金瓶梅》有功,理當嘉獎!”
眾人無語,什麼叫誅心?這就是了!你林泰來做個人吧!
何倬不就是廢掉了你的武器《金瓶梅》麼,你都已經把他打翻了,還要再踩一腳。
萬曆皇帝也覺得有點不忍心了,又問道:“雒於仁該如何處置?”
然後林泰來又奏道:“關於大理寺左評事雒於仁,雖然他摹仿金瓶梅寫奏疏,但臣仍然勸諫陛下要大度!”
萬曆皇帝怕自己笑出聲,忍不住捂住了嘴,含糊不清的說:“你就說該如何處置吧!”
林泰來答道:“臣推薦雒於仁升到通政司,專司奏疏收呈,以彰陛下之器量!”
本來到昨天為止,大部分人都覺得雒於仁奏疏裡麵暗點林泰來,屬於沒事找事。
在人物關係上,雒於仁是加害人,而林泰來是受害人。
但神奇之處在於,林泰來作為被害人,今天又一次讓大家同情加害人
負責收呈奏疏的崗位,要和所有衙署都打交道,曝光度很高。
讓被鑒定為摹仿金瓶梅寫奏疏的雒於仁去這個人來人往、曝光度很高的崗位,工作內容還是收發奏疏,其難堪可想而知。
常言道,俗人誅身,聖人誅心。這林泰來也不是聖人,為什麼如此熱愛誅心?
看完了樂子,萬曆皇帝就讓太監宣布“無事散朝”了。
按正常程序,應該是皇帝先退出,然後其他大臣再散去。
但萬曆皇帝身形胖壯,腿腳也不好,走路形象不佳,故而不願意在大臣麵前先走。
所以就讓大臣們先退出去,等人都走了,皇帝再起身。
不過今天在大臣們走到殿外的時候,忽然有個太監匆匆出來,傳旨道:“皇上口諭,林泰來和申先生先留下!”
申時行爆發出了首輔氣勢,質問道:“為何林泰來的名字在我之前?”
傳旨太監:“”
糟糕!出現重大工作失誤了!剛才腦子不知道想什麼。順口就把林泰來的名字先念出來了!
其他大臣聽到後,又是鄙視又是羨慕。
鄙視的是,這幫留下的人又要沒節操的逢迎皇帝了!
在公開場合麵對皇帝,為了文人臉麵肯定會有所節製,但私底下密談時,那可就不好說了!
羨慕的是,為什麼留下的不是自己?
申時行和林泰來重新站在殿外,等候召見。
趁著等待的間隙,申時行對林泰來問道:“這是伱第一次在私底下麵聖吧?此時有何感想?”
林泰來很有哲理的答道:“我會將每一次麵聖,都當成是最後一次見麵。”
申時行嚇得睜大了老眼,你林泰來為何總是能聳人聽聞?你到底是在咒自己,還是咒皇帝?
林泰來也不好解釋,就跳到玄學說:“再過一兩年,老前輩你就明白了。”
他心裡想的是,就萬曆皇帝這德行,說不定從哪天開始,就三十年不見大臣了。
所以每次見到皇帝,都要做好心理準備,當成是最後一次見麵。
此後又有太監過來,宣二人上殿。
可是二人剛走進殿內,就聽到從殿宇深處飄來一句話:“東廠需要他這樣的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