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李明的阿姊有了孩子,那她的孩子從小就必然會受到一定的教育。
而因為父親的身份,孩子基本都是興漢會體係的受益者,擁擠者,建設者。
這是其一。
其二,興漢會內部強製推行識字,比如軍中,比如工坊等等。
第一批被強製掃盲識字的人,距離現在已經有十多年,他們的第二代開始長大,為皇家學院提供了比較優質的生源。
當年南中叛亂,馮刺史還是個典農校尉丞的時候,收留過一批從南中過來的婦人。
其中有識字的婦人,被放在托兒所看護兒童,為當時的南鄉係內部啟蒙教育提供了不少幫助。
基礎知識的下放和開放,才能讓興漢會體係不斷擴張。
當年幾乎人人都驚駭於馮刺史的練兵成軍之法。
唯有丞相,從根本上判斷,他是在仿前漢,欲建立起一支由主要由良家子組成的軍伍。
但自後漢衰落以後,還有多少像前漢那樣的真正良家子?
讓大漢丞相沒有想到的是,馮明文竟是硬生生想辦法強行創造出一批良家子。
良家子有什麼樣的特征?
第一就是自己要有恒產。
而且這些恒產,又不足以讓他們世代無憂,他們仍然需要努力奮鬥。
第二就是他們至少粗通文墨。
因為讀過書,所以他們才更容易明白,為了保證保證自己的後代能繼續享受這一切,他們必須要全力維護眼前的財富分配秩序。
特彆是第二條,它保證了軍中各級軍令的暢通以及準確性,對提高軍隊戰鬥力不是一點半點。
說白了,他們就是大漢封建帝國的中產階級。
一個社會健不健康,穩不穩定,中產階級是一個重要指標。
隻是季漢現在的良家子階層出現得有點詭異。
因為按以前的曆史,大夥都是先用一代兩代甚至三代人攢下家底,然後才能說有機會求學讀書。
而季漢的良家子階層的財富和學問是同時出現的,還是被人強行灌出來的,有點類似催長。
早產兒基本都體弱,目前大漢人為打造出來的良家子階層,同樣麵臨根基太淺的問題。
所以馮刺史在設法不斷壯大這個階層的同時,還要想辦法鞏固它的根基。
怎麼鞏固?
一邊要加強內部培養不能放鬆,一邊也要不斷吸收新鮮血液。
新鮮血液哪裡尋?
這世上還有比世家更富營養的血液嗎?
蜀地世家都快被吸成人乾了,你河東世家就不能讓我嘬兩口?
沒聽說過馮鬼王夜禦千女……
呸!
說錯了。
我的意思是說,我嘬一口,就是一千,這不是才嘬了兩口嘛!
搶錢搶糧搶地盤搶那啥!
統統交出來!
彆說我馮某人是對世家大族趕儘殺絕,河東現在一些世家確實是元氣大傷。
但這些女子,以後說不定就是他們的機會。
因為過了幾年,說不定就多出一些外孫外甥啥的,不就是現成的關係?
聯姻攀關係嘛,這不是你們世家所長?
蜀地世家能下沉,與興漢會的基層結合,河東世家就不能下沉了?
世家豪族確實是殺不絕,但是可以把他們肢解成很多小家族,甚至再分裂成很多很多小家庭。
讓他們的階層下滑,成為大漢帝國的中產階級。
打通底層百姓上升的通道,肢解堵塞上升通道的世家豪族。
這一上一下,良家子階層不就出來了?
馮刺史靠在椅背上,輕輕地敲著扶手,神情愜意,享受著河麵吹來的涼風。
石苞隻道馮鬼王是在欣賞河麵風光,卻是不知,馮鬼王看的不是大河,而是曆史的長河……
就在這個時候,那邊的鄉賢們突然一陣喧嘩,引得兩人轉眼看去。
但聽得有人在大聲呼喊:
“我釣上來了,我釣上來了!”
果見一條河鯉正在拍著尾巴,在河邊不斷地翻騰,魚鱗在偏西的日頭下,閃著金光。
馮刺史站起身來,咧嘴大笑:
“好好,好大的魚!”
馮刺史在河東釣魚,收獲頗豐,而司馬懿放在河西的魚餌,此時也匆匆地下了橋山,正在向著潼關出發。
為了能儘快趕到潼關,郭淮在下了橋山主峰之後,他並沒有走秦直道去長安,而是直接順著洛水南段河穀,一路向南。
河西之地,東起大河,西至洛水。
為了讓將士能得到更好地休整,同時也為了更好地拱衛渡口的安全,關將軍此時已經領軍駐紮在夏陽城。
夏陽城本為梁國,後秦滅梁,更為少梁。
此地處河西戰略要地,為兵家必爭之地。
秦魏近百年河西爭奪戰中,魏國欲奪河西,則必會在此地築城駐軍。
秦國欲鞏固河西,進而吞並河東,亦必須要奪取此地。
關將軍駐守於此,進可以隨時南下或西進,退可以拱衛後方龍門渡口的安全,可謂進退自如。
雖然在領軍休整,但身為一個合格的將軍,她自然不可能放鬆對洛水一帶的監控。
從橋山上順著洛水下來的郭淮,很快就被關將軍探知。
“稟將軍,在粟邑一帶,似有大量魏賊出現!”
“粟邑?”
關將軍霍然而起,修長的劍眉一挑:
“魏賊怎麼會出現在那裡?確定是有大量的賊人?不是疑兵?”
“目前尚不能確定是不是疑兵,有探子發現,他們可能是從橋山上下來的。”
“橋山?”
關將軍心頭一動,轉身走到沙盤前,盯了好一會,然後再對比掛在牆上的地圖。
“莫不成賊人是要棄守橋山?”
“唔,如今吾等過了河,若是賊人死守橋山,後路堪憂……”
關將軍喃喃說了一句。
“所以賊人是要逃跑!”
趙廣一臉興奮地湊上來,“將軍,可不能讓他們跑了!”
ps:發圖試試,看看能不能發出來了。
請記住本書首發域名:..bigeba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