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真要鬨開了,那可就是觸所有人的黴頭,把大漢君臣都得罪個精光。
到時候,真有人想要弄死你,老子絕對會落井下石。
馮君侯心如電轉,一邊虎死不倒架,就硬挺。
聽到馮永的話,魏延轉頭看了一眼劉永與劉理,然後手中的佩劍隱隱傳來劍刃回鞘的聲音。
他沒有說話,重重地“哼”了一聲,直接揚長出門而去。
雖然僅僅不過是幾息時間,但大漢兩位名聲最大的將軍有刀劍相向之意,著實是嚇得劉永與劉理臉色有些不知所措。
兩人都不約而同地屏住了呼吸,愣愣看著眼前的一幕,渾然沒有想到要站出來阻止。
不過這也不能怪他們,畢竟夷陵一戰時,兩人年紀還小,還不懂太多。
等他們長大,大漢已經節節勝利,不斷收複舊土。
睡到半夜突然驚醒,擔心賊人兵入蜀地什麼的,那是他們的兄長小胖子才需要經曆的事情。
所以這兩位年輕的諸侯王,都算是溫室裡長大的。
魏延和馮君侯可不一樣,他們都是常年征戰沙場的將軍,手頭不知沾了多少人血,身上殺氣極重。
特彆是這兩人的身材,皆是牛高馬大,一旦怒而拔劍,確實會給人帶來極大的壓迫感。
倒是劉琰,看到魏延站起來的那一刻,心臟仿佛在一瞬間就被揪緊了。
在那一刻,他才意識到,現在,已經沒有丞相了。
能壓得住魏延的丞相,已經不在了。
沒想到這個關鍵時刻,竟是馮君侯站了出來,這讓他心裡充滿了感激。
“多謝君侯。”
殊不知馮君侯看到魏延出門而去,也是大鬆了一口氣,身上已是出了一層白毛汗。
“倒是沒有想到,君侯居然能讓魏延退讓一步。”
我能讓魏老匹夫退讓個屁!
鬼知道他是怎麼想的?
馮君侯看向劉琰,心裡其實也是有幾分不滿意。
人菜癮還大!
明知道自己比不過人家,還非得想要去撩撥。
和我的兒子阿蟲有多大區彆?
打不過雙雙,還非得嘴賤,最後除了被按在地上猛捶,還能怎麼樣?
隻是他終究是劉良的大人,看在劉良的麵子上,馮君侯還是開口勸了一句:
“劉叔父,以後還是少惹此人為好。以前丞相在時還好,尚能壓得住他。現在丞相不在了,他要真動起手來,可沒人能攔得住他。”
劉琰臉色就是有些訕訕:
“誰叫他方才說得那般難聽?我這不是一時也壓不住氣……”
活該你被棄市啊!
明知道後果,還管不住自己的衝動。
經過這麼一件事,屋內的人也就沒有說話的興趣,各自問候過後,便有一句沒一句地聊點簡單的話題。
搞得馮君侯都有點想打瞌睡了。
幸好沒過多久,小黃門又進來,對著屋內的人躬身行禮道:
“諸君,時辰到了。”
幾人出了暖屋,果見皇宮大門正嘎嘎地被推開,而群臣已經開始按上朝的次序準備列隊了。
宮門共有三條道,中間那條道是皇帝專用,群臣已經分成兩隊,各站在左右兩道,準備按次序入宮。
這回輪到馮君侯有點懵:我應該站哪個位置?
看著有些遲疑的馮君侯,有心與馮君侯拉好關係的劉琰提醒道:
“君侯且站在魏延後麵。”
放眼看去,果見魏延站在西邊那條道的最前麵。
而劉琰,則是施施然地走過去,站到了魏延的前麵。
而蔣琬,則是站到了東邊那條道的首位。
馮君侯見此,這才想起右夫人的叮囑:
諸侯王、列侯、功臣、將軍及其他軍將在西列隊;無軍功而列朝者,在東列隊。
按理說,自己前麵應該還有兩個人。
一個是鎮遠大將軍吳班,一個是前將軍鄧芝。
隻是現在這兩人,一個留守錦城,一個鎮守並州,所以自己這個鎮東將軍,排到了第三位。
在魏延身後站定,馮君侯還有心情看了一眼身後,正是蔣琬。
此時,皇宮大門已經完全打開,宮內的燈籠照如白晝,甲士列於陛道兩旁,隻聽得謁者高呼:“群臣入宮!”
但見站在最前麵的劉永,把自己的入宮憑證遞上去,負責核實的謁者對照相貌過後,這才允許入內。
馮君侯看到這裡,總算是明白過來,為什麼要這麼早就來排隊等候。
雖然大漢現在仍處於打天下的階段,一切從簡,但上朝的官員,沒有兩百,也有一百多人。
這麼一個個對下來,天都亮了。
幸好,馮君侯站在第五位,不用在外頭受這麼多冷風。
進入宮中,陛道兩旁站著虎步軍的將士,人人持戟披甲,陛護著入宮的大臣。
再往前走百步,就變成了虎騎軍,甲騎具裝,旗幟列列作響,肅殺無比。
雖然這些鐵甲騎軍是自己親手創建的,但馮君侯被他們這麼夾在中間,關鍵是自己還是走路,他們騎馬站著,居高臨下,很讓人難受。
總是擔心那些一丈多長的長戟會不會突然捅下來,把自己捅成人形肉串。
來到未央宮前殿的台階下站定,開始等候。
周圍的步騎將士,帶來的肅然之氣,讓所有人都不由自主的安靜下來。
直到百官都核驗完畢,全部入宮,隻聽得“當當當”三聲鐘響,接著殿門口有謁者高呼:
“吉時到,陛下臨朝,趨!”
百官開始魚貫拾階小跑而上,跑過長長的台階,來到殿門,解下腰間的佩劍,再脫下鞋子,再小跑著進入殿內。
並不是所有人都能入殿,隻有六百石以上,以及天子特詔的官員,才有資格入殿。
剩下的,按官職高低,列於走廊,再次者,列於殿下。
等百官就位,隻聽得一陣鐘樂,天子升座,群臣高呼萬歲,再走到自己的位置上,跪坐下來。
雖然大漢已經開始流行椅子,但在重要場合,跪坐仍是最重要的禮儀,表明莊重之意。
這就苦了馮君侯,剛穿越過來的時候都沒能好好練過跪坐。
更彆說這些年來,火急火燎地搞出連體褲,又搞出椅子,哪還習慣什麼跪坐?
大漢現在既無丞相,又無三公,以馮君侯的地位,自然是靠前的位置,想藏在角落偷懶都不行。
請記住本書首發域名:..bigeba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