右夫人一想也是。
若是這些名單裡,當真有出眾者,想必定能在未來一年的考核裡脫穎而出。
若是隻有名聲而無實才之輩,能不能處理好諸縣的實務還是個問題。
“那阿郎方才自己一個人在屋裡又在看什麼?”
想起自己進來時,馮都護放到一邊的絹紙,右夫人不由地問了一句。
外頭這麼熱,她實在是不想再回到府院前麵的官署,中間隔了老長的一段路呢。
“哦,也沒什麼。”馮都護隨口答道,“不就是你派人送過來的吳國消息麼。”
“是嗎?”右夫人有些意外,“那些消息有什麼好看的?”
也不知道是想到了什麼,右夫人目光有些警惕,還有些古怪:
“沒想到你對孫權的後宮之事如此感興趣……”
馮都護聞言,差點破防,氣得動手敲了一下她的腦袋:
“想什麼呢?孫權的後宮之事,能是一般的事情嗎?”
右夫人捂著腦袋,瞪大了眼,追問道:
“所以你很感興趣?”
果然隨著年紀的增長,已經從喜好定過親的女子,發展成為喜好他人之妻了嗎?
馮都護再舉起手作欲敲打狀,右夫人這才忍不住地哈哈一笑,偏開腦袋。
“不就是孫權欲立皇後而不可得麼?有什麼值得關注的?”
照右夫人看來,孫權在政治上或許是一把好手。
但無論是在軍事上,還是在後宮之事上,卻是處理得一塌糊塗。
完全沒有一點開國之主的果斷氣概。
稱了帝,立了太子,明明有正室,卻又想要越過正室,立妾室為後。
上一位這麼做的人,是曹叡吧?
名不正,則言不順。
上有好所,下必效焉。
不信看看現在魏國是個什麼鬼樣?
更彆說那正室徐氏,乃是太子孫登的養母。
太子和滿朝文武想要立徐氏,而且按規矩也是要立徐氏,孫權偏偏就是想要立步氏。
雙方誰也不願意退讓。
搞得孫權稱帝這麼久了,連個後宮之主都沒有。
現在好啦,徐氏死了,步氏也死了,雙方沒了爭執,終於達成了一致,想要立袁氏為後。
袁氏乃袁術之女,四世三公之後,身份倒也可以。
可惜的是跟了孫權這麼多年,膝下卻是無一子半女。
自己生的養不活,抱養的也養不活。
袁氏正是以無子為由,拒絕了皇後之位。
“這是袁氏第三次拒絕了皇後之位。”
右夫人最後下了一個定論:
“看來她確實如傳聞的那般,節操品行皆是過人。”
所謂事不過三,袁氏既然連續三次拒絕,那麼估計就是真的不想當皇後。
“阿郎以為,孫權最後會立誰為後?”
反正暫時不想出這個屋子,感受盛夏的炎熱,右夫人也就樂得跟馮都護閒聊一番。
徐氏、步氏、袁氏等人的事情,雖說是牽扯到宮闈,但終究是與皇後之位有關。
皇後之位,可不是宮闈秘事,也不是天子私事,而是要詔告天下的。
但凡理智一點的天子,都知道這種事情,最好是與朝臣達成一致。
有了興漢會的資源支持,現在馬大嘴在吳國簡直是混得風生水起,打探這些事情,基本是不費吹灰之力。
馮都護搖了搖頭:
“我怎麼知道?若非馬大嘴送回來的消息,我就知道一個步氏,孫權的其他嬪妃,以前我都沒聽說過。”
這倒不是假話。
畢竟前世作為偽三國迷,穿越過來之前,怎麼可能不玩過割草無雙?
如果記得沒錯的話,六係列是步練師第一次出現,或者是七係列?
反正小模樣還不錯,看得過去。
默默地算了一下,自己應該是見過兩個係列的步練師,沒能等到八係列。
哦,那應該就是六係列。
在七係列裡,我操控著角色,還答應了步練師的表白呢。
也不知道八係列出來沒有……
馮都護正胡思亂想著,臉上就不由自主地露出懷念的神色。
右夫人卻是眯起了眼睛,目光有些危險:
“在想什麼呢?”
馮都護沒有防備之下,隨口答道:“步氏啊!”
“聽說步氏極為貌美,深得孫權的寵愛,阿郎對她感興趣也是合乎情理之事,可惜啊,可惜她就是再美,如今隻怕也已經成了一副枯骨……”
馮都護這才反應過來,看向帶著一本正經的神色跟自己討論孫權後宮女人的右夫人,忍不住地笑出聲來:
“胡說些什麼呢?就算她沒死,現在都多大了?”
生的一對女兒都嫁人了,甚至長女孫魯班還嫁了兩次。
右夫人哼了一聲。
換成以前,她還沒轉正,自然是想讓這個男人多情一些,莫要對正室夫人太過專一。
現在已經轉正了,甚至在她之後,還多了一個新人。
屁股不同,想法自然就不一樣了。
府上都有五個了,還都是他的金風玉露,難道他還想再觀人間無數嗎?
左右夫人,當初看中了他,可不就是看到他與其他男人大不一樣?
他要是敢騙了她們這麼多年,現在才露出本性,馮府的倉樓頂上,怕不是要吊起某具不明物體。
老夫老妻了,偶而鬥個嘴什麼的,學一學年少時的兒女態,倒也彆有小情趣。
馮都護自然也沒有把右夫人的哼哼當了真:
“不過四娘你說得也沒錯,孫權在立後這件事上久拖不決,甚至不惜與群臣乃至太子僵持不下。”
“妻妾先後死去,不追妻為後,反追諡妾為後,此等做法,與曹叡當年,確實有相似之處。”
“表麵看起來沒有什麼,但怕是要為以後埋下隱患,孫權能鎮得住朝中與宮闈還好。”
“若是年老無甚精力,壓不住局麵,這朝中宮中,隻怕就要紛爭不止,引得國家動蕩不安。”
右夫人本以為他能說出什麼長篇大論,沒想到卻不過是一廂情願。
但見她卻是搖了搖頭,顯然是不同意馮都護的意見:
“吳國太子孫登,久有賢名,深得朝中眾臣擁戴,且與阿郎年紀相當,就算孫權不在,想必也能很快穩住局勢。”
“至於後宮,縱然會有一些紛爭,但終不過是婦人爭寵罷了,如何能引得國家動蕩不安?”
若是吳國太子年幼,需要太後理政,說不得還有些許可能。
但孫登的年紀,正值人生黃金時期。
孫權諸子,又無有能動搖其地位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