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等了。”馮都護站起來,吐出一口氣,“既然決定答應了拓跋沙漠汗,那麼未來幾年,肯定是要給拓跋鮮卑做做樣子。”
“見不見劉渾他們,已經不重要了。”
如果說檀石槐帶領鮮卑第一次崛起,那麼軻比能勉強算是讓鮮卑人回光返照。
現在拓跋力微想要來第三次,那就得問問馮都護的意見了。
劉渾和禿發闐立他們,除了從各種意義上斷絕幽州戰馬來源,還負責監視草原上部落之間的兼並,防止有人統一草原。
拓跋鮮卑現在主要是在漠南北部活動。
在漢室沒有三興之前,大漢沒有精力,也沒有時間出塞遠征。
還是要先解決中原的問題。
劉渾他們現在做得就挺好,沒有必要再進行大調整了。
馮都護揉了揉眉頭,神色有些無奈:
“回到長安後,我會派人給你送一份計劃書過來。”
左右夫人都不在身邊,無論是從政治權謀上,還是從軍事勢態上,都沒有人能幫忙出謀劃策。
再加上遠離長安,沒能及時掌握朝中近期具體動向。
讓馮都護不管是對拓跋鮮卑的分析,還是對河東兵力調動的分析,都有些力不從心。
或者說,是江湖越老,膽子越小,不敢像以前那樣,輕易下結論。
這也是馮都護在得知河東之事後,決定提前離開平城的原因。
在張遠退出去後,馮都護閉眼坐在那裡,不知道在思考著什麼。
過了一會,他感覺有人在輕輕地給自己按揉太陽穴。
不用睜開眼,光聞身上的香粉味道,就知道是李慕。
四位妻妾再加上一個情婦,就屬李慕對香粉最有研究。
畢竟是世家女出身。
估計是專門學過什麼時候用什麼樣的香粉。
就像現在,帶著些許清香,讓人心情平靜。
“忙完了?”
馮都護閉眼享受著李慕的服侍,開口問道。
“沒有什麼好忙的。毛紡工坊,我們早就已經有了一套成熟的流程。”
李慕知道馮都護在問什麼,回答道:
“雖然涼州的模式不能直接套用過來,但按並州的情況修改一下,差得也不會太多。”
馮都護嗯了一聲:
“這個事情你有經驗,你說怎麼樣就怎麼樣。不過九原和雁門,算是我們興漢會的基業所在,你用心些。”
收複涼州的時候,丞相還在。
有些事情,馮都護做不了主,也放不開手腳。
但九原和平城不一樣。
那是興漢會讓出了相當一部分利益,才換取來的,而且算是為國護守邊疆。
若不然,除了興漢會這種有組織的白手套,誰會冒著這麼大的風險,來到早就被廢棄了的邊疆之地教化胡夷?
“妾明白。”
李慕頓了一頓,又提議道,“若是阿郎不放心,不如讓我的阿弟他們過來再看一看?”
馮都護笑了一下,睜開眼,努力把頭仰到後麵,想要看一看李慕的臉:
“你這個阿姊,對自己的親弟還真是絲毫不講情麵啊,真打算往死裡用?”
“這麼多年來,他們夫婦東奔西跑,一直都沒有安定下來。”
“連兩個孩子都是族裡幫忙照看,也算是難為他們了,他們就算是沒有功勞,也是有苦勞的。”
“既然我答應了他們,讓他們以後在長安定居,那肯定就不能食言。實在不行,就讓他們派幾個弟子過來看看。”
聽到馮都護這麼說了,李慕有些不好意思:
“妾就是想著讓他們能把功勞拿紮實了,也免得有人說是借了阿郎的權勢。”
馮都護聞言,嗬地就是一聲笑,眼中卻是半點笑意也無:
“就算是拿得再紮實,難道背後就沒有人說他們是借了我的權勢了?”
有了丞相這個模板在前麵,後來者總是會下意識地以丞相的標準來要求自己。
而彆人也會有意無意地以丞相的標準來審視接替丞相的後來者。
隻是曆史上,蜀漢丞相隻有一個。
而且宮裡恐怕也不想再見到第二個丞相出現。
對於這一點,馮都護很有自知之明。
“有功則賞,難道對自己人有功不賞,彆人就對你心服了?”
想起這些日子發生的事情,馮都護心裡又變得有些煩躁:
說不定你的退讓,彆人還當作是軟弱呢。
“許三娘被人稱為大家,這背後也沒少了你弟的功勞。許三娘是沒有辦法當官了,但讓你弟去大司農底下任個職,想來誰也不會說什麼。”
李慕一聽,又驚又喜。
以阿郎的身份,親自安排自己的阿弟,說是任個職,但這個職,隻怕是小不了。
“可以嗎?就怕有人……”
她本想說“就怕有人說阿郎徇私”,但一想起阿郎剛才的話,又把後半句咽了回去。
“有什麼不可以,你回頭問問他的意見,看看他有沒有什麼想法。”
李慕不假思索地脫口而出:“他能有什麼想法!”
言畢,這才發現這個話有些不太妥,連忙解釋道:
“我作為他的阿姊,自然是知道他的想法。”
馮都護笑笑,看來李同這輩子,估計都要生活在李慕的陰影之下。
他想要翻身,說要超越他的姊夫可能太難為他。
但至少也要超越李總裁才行吧?
隻是彆看李總裁現在身無官職,但她所掌握的資源,十個李家都不夠看,更彆說一個李同。
李慕的按摩,讓馮都護恢複了一些狀態:
“阿梅呢?還沒有回來?”
“沒有呢,到了平城之後,她總是神神秘秘的。”
馮都護古怪一笑:“忙著鑄鼎呢,自然要神秘一些。”
李慕:??
馮都護也不解釋,到了第二日,他又跑到礦山視察了一番。
然後平城的胡人發現,眼看著冬日快要來了,山裡的雷聲竟是越來越多,而且越來越大。
“阿郎,鐵還是不行,就目前看來,還是銅最為合適。”
阿梅捧著文件夾,上麵記錄著繁複無比的試驗數據。
她低頭看了一眼數據,認真地說道:
“當然,今年雁門這邊煉出來的鐵,質量比以前要好很多,或許我們可以試試銅鐵複合。”
“銅就銅吧。”馮都護點頭,有些無奈。
“可是我們到哪去找這麼多銅?”
“以前沒有,現在可不一定。”馮都護拍了拍身邊的大鼎,“狼山那邊發現了一個銀礦,我打算拿這個銀礦去跟朝廷換些銅。”
南中那邊的銅礦,開采了這麼多年,朝廷手裡肯定有不少存貨。
就算是沒有存貨也無所謂,大不了搞個分期付款嘛。
反思了一下近來所遇到的事情,馮都護覺得,自己要加快造鼎的速度。
隻是鼎的材料現在都沒解決,實際運用不知道要到猴年馬月。
但先造個擺設用的大鼎出來嚇唬一下不明就裡的人,想來還是可以的。
誰說大鼎就一定是方的?
我就喜歡圓的不行嗎?
請記住本書首發域名:..bigeba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