馮都護拱了拱手,“其實我是剛從陛下那邊過來。”
“哦?”蔣琬若有所思地點了點頭,“甚好。”
皇家與馮府的兒女親事,身為大漢重臣之一,蔣琬自然也略有耳聞。
如今看來,馮都護親自入宮,事情就算是沒有解決,也已經是有了緩和。
甚好,甚好!
陛下是個仁厚天子,再加上大漢對臣子一向寬厚。
更彆說中都護這些年來屢立大功。
三興漢室的希望越來越大,蔣琬自是不希望在這個關鍵時刻,君臣鬨了不和。
損了天子名聲,又寒了功臣之心。
說得再自私一些,天子若是能容得下中都護如此行事,那麼自然就更能容得下其他臣子。
甚好,甚好啊……
“蔣公不好奇我此次進宮是為了何事?”
“中都護與陛下之間的事,吾等怕是不好置喙吧?”
蔣琬說這個話,還把一旁一直默默聽著的費禕董允兩人包括了進去。
費禕董允知道,這是蔣公在給自己提示將來如何與這位中都護相處。
或者說,是在暗示如何在宮中與中都護府之間維持尚書台相對獨立的運作。
“噯,此言差矣!”馮都護擺了擺手,“此次我進宮,實是有一樁大事,後麵需得蔣公幫忙才是。”
“中都護但講便是,隻要是國家大事,老夫豈有不儘心配合之理?”
“蔣公大義!”馮都護豎起大拇指,然後說道,“前日吳國那邊派了密使過來,欲請吾領軍出武關,配合他們在南邊的行動。”
“哦?!”
這個事情,蔣琬確實沒有聽到風聲,可見宮裡對此事確實是嚴加保密。
“前些日子還說吳人在荊州與江淮與魏賊打得如火如荼,這個時候吳人派密使過來,莫不成是戰事有變?”
“荊州還是老樣子,不過江淮太遠了,就算傳過來,至少也是一個月前的消息了。”
馮都護搖頭,“但不管如何,吳人這一次派密使過來,想讓我親自領軍,其事恐不小。”
蔣琬點頭:“中都護所言甚是!那依中都護之意,當如何?”
“陛下與吾皆有意答應吳人的請求,順便攻取下魏賊的草橋關,此事若成,也算是徹底打通了武關道。”
蔣琬捋了捋胡須,算是明白馮都護的來意:
“軍陣上的事情,吾自認不如中都護多矣!既然是陛下與中都護皆有意如此,那麼中都護此次過來,可是為了糧草之事?”
馮都護聞言,大笑道:
“與蔣公說話,就是痛快!”
“卻不知中都護何時出征?所領將士幾何?”
“兩到三萬吧,時間自然是越早越好。”馮都護看向蔣琬,“時間有些緊迫,蔣公來得及準備嗎?”
這也是他親自過來告知蔣琬的原因。
明明東邊已經有了一場戰事,現在在沒有準備的情況下,突然又打算在東南邊用兵。
再加上現在又是處於恢複新複三地生產的關鍵時期。
這個事情對於大漢的大管家來說,可能確實會有些壓力。
甚至對於尚書令來說,這個事情,有些事後通知的味道。
馮都護親自過來告知這個事情,而不是讓天子派個小黃門通知,本身就代表著對尚書令的一份尊重。
蔣琬倒是沒有在意這些細節,他聽到馮都護的話,臉上稍現為難之色。
兩到三萬精兵,就算是大漢軍中有乾糧輔之,民夫或者輔兵也要一萬。
這一算下來,糧草可不是一筆小數目。
沉吟了好一會,蔣琬這才緩緩地說道:
“這幾年來,府庫用度甚大,若非大漢底子厚,再加上早年的積累,怕是早就用捉襟見肘。”
馮都護知道這不是假話,更不是推拖之詞。
畢竟關中一戰,勝利雖大,但所耗也是極為巨大。
再加上戰後恢複生產所用的支出,還有前兩年的大旱,更是讓國家府庫好幾次處於警戒線邊緣。
蔣琬看向馮都護,試探著說道:
“若是調用府庫最後的底子,倒也不是說不能支撐起中都護此次出征。”
馮都護反而是皺起眉:
“但若是當真如此的話,那萬一戰事拖延良久,期間大漢再出個什麼意外,那怎麼辦?不妥,此事不妥!”
“此時正值夏糧入庫之時,若是中都護不急,倒是可以再多等一些時日。”
馮都護搖了搖頭:
“不行,戰事瞬息萬變,吳人從荊州派人過來,已經算是耽擱了一個月時間,再等下去,怕是戰機已失。”
蔣琬沒有再立刻說話,而是過了好一會,這才又說道:
“除非趁著此次收夏糧的時候加稅,或者暫緩停交丁口稅……”
“圖一時之快,而傷朝廷長久之信,不可為也。”
前麵才跟百姓承諾了要減輕賦稅,此時又是正值推行攤丁入畝的關鍵時期。
這一推遲,不知會讓引起多少遐想。
就算日後再推行,那也不知要增加多少阻力。
大漢不是魏賊,更不是吳國。
他們可以橫征暴斂,以圖存片刻。
但大漢沒有必要跟他們比爛。
相反,魏吳行之以暴,大漢行之以仁,高下自分。
隻要能成為世之燈塔,日後大漢入中原,平江南,何愁百姓不簞食壺漿以迎王師?
就像現在,已經有不少人從河北逃至並州,有胡有漢,足以說明人心向背。
蔣琬當然知道行不通,他提出這些建議,本就是讓馮都護否認的。
“增府庫而不傷民之事,天下莫有如中都護者,不如中都護提個建議?”
馮都護歎了一口氣:
“蔣公,我過來是,是問你要糧草的,你卻反問我要增府庫之法,合適嗎?”
蔣琬微笑:
“能者多勞嘛,中都護有平尚書之權,尚書台的事,中都護也是要參與的。”
馮都護噎然。
不過他看著蔣琬的神色,心頭一動:
“蔣公莫不成已是有了決策?”
“是有一些想法,不過還是要經過中都護同意才行。”
“蔣公請道來。”說完這一句,他又連忙補充道,“不過若是又想讓興漢會先行墊付錢糧,怕是行不通。”
興漢會現在的主要精力,全部放在九原與平城。
特彆是平城。
對於馮都護來說,寧願放棄這一次攻取草橋關,也不能延緩平城之事。
蔣琬搖頭:“雖與興漢會有些關係,但倒也不用興漢會出力。”
“哦?”
馮都護眉頭一挑。
除了興漢會之外,還有誰能有這麼大的財力?
為您提供大神甲青的蜀漢之莊稼漢最快更新,為了您下次還能查看到本書的最快更新,請務必保存好書簽!
第1195章籌糧免費閱讀.
請記住本書首發域名:..bigeba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