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非草木,豈曰無情?孝先之舉,可與蘇武並稱矣!蘇武歸國後,猶思與匈奴婦人所生之子,以金帛贖之。”
“孝先不過一時不能自已,何來見笑之說?”
說著,司馬懿看向身後的城牆。
此時已是臨近天明,夜色漸澹。
壺關雄偉的輪廓讓人有一種壓迫感。
“若是沒有孝先,此上黨門戶,吾豈能不費一兵一卒,就能輕易納於掌中?”
郭循到司馬懿的這些話,心裡隻覺得大是熨帖。
不過想到今日過後,自己的名字,將會與壺關綁定到一起,響徹關中與中原。
他又忍不住地有些氣蕩胸膛:
“此非全吾之功也,亦有魏延之助啊!”
“哈哈哈!”
這個話說得,讓司馬懿都忍不住地跟著大笑起來。
“魏延此人,勇則勇矣,然則不過是一介武夫罷了,焉知為帥之道?”
說起這個,司馬懿的語氣就不禁有些感歎:
“吾觀西賊,猶如有那些得一時之幸,驟然暴富之徒罷了,空有浮財,卻乏底蘊。”
“魏延不過是劉備一部曲,以勇立功,得封侯爵。”
“他以為他鎮守漢中多年拒大魏天威,就能鎮守中原之地,殊不知漢中與中原相差何其大也?”
當年劉備與武皇帝爭漢中前後,漢中之民,早就被武皇帝遷走,隻給劉備留下一個白地。
魏延隻須領軍守住漢中各關口即可。
但河東上黨等地能一樣嗎?
三河之地,這些年來,唯以河東所經戰亂最少,人口與世家最多。
上黨之地,四周封閉,俯瞰中原,又沒有經過馮賊的清洗,地方豪族,關係盤根錯節。
魏延真就以為鎮守這兩處地方,和鎮守漢中一樣呢?
郭循點頭,大以為然,然後又嘲笑道:
“魏延一介武夫,性情矜高,不知己短,無根無基,竟欲與馮賊一爭高下,何其狂妄?”
“想那劉氏,卻也不知量才任用,見識短淺,居然強行想要讓魏延製衡馮賊,委實可笑,可笑!”
“孝先此言甚是!”
司馬懿大是讚同,然後大概是想起了自己與曹爽之間。
讓臣子之間相互製衡,大概就是帝王的本能吧。
司馬懿的語氣略有歎息:
“按此說,西賊劉氏,與大魏相比,亦不過是驟富之戶,何以能與世家大族相比?”
“故而運祚當不長久才是,可惜啊,偏偏彼前有諸葛亮輔左,後有馮永翼讚。”
“此二者,皆是當世奇才,又同出山門,身世尊貴。唉,劉氏何其好命也!”
提起馮永,郭循悶哼一聲,沒有接口。
他對魏延所說的身世,確實是真的,沒有假話。
但還有一部分最重要的事情沒有說。
那就是他與曹叡之妃郭夫人,乃是同出西平郭家。
西平郭家,世代為西平大族,可是這些年來,命運卻是悲慘不已。
黃初年間即曹丕在位時),就曾參與反對曹魏的叛亂而受到牽連,郭氏也因此被收入宮中。
曹叡登基後,不立正妃虞氏為後,反立妾室毛氏為後。
虞氏懷恨在心,為奪毛氏之寵,特意挑選了年少貌美郭氏送至曹叡跟前。
曹叡果然漸漸地對毛皇後不感興趣,開始寵愛起郭氏。
郭家也因此重新興起。
哪知沒過多久,西賊在奪取隴右之後,又再取隴西西平等郡。
曹真圖謀重奪隴右,郭家於是在西平作亂響應,哪知蕭關一戰,卻成就了馮某人的名將之名。
蕭關之戰後,西平郭家自然逃不了清算。
至於第三次,則是馮某人在興漢會內部進行肅反,西平郭家的嫡係一脈,再次參與其中。
正所謂可一不可再,郭家嫡係,終於被趙三千滅門。
郭循作為幸存者,已是把季漢恨到骨子裡,又怎麼可能會為季漢效力?
所以他一聽到姓馮的,臉色自然不好看。
司馬懿知其心中所想,看到郭循的神色,很是識趣地沒有在這個話題上繼續下去,而是轉移話題道:
“孝先這一次,也算是給劉氏一個教訓,讓他們知道,這天下,乃是吾等世家大族的天下。”
“沒有世家大族的支持,劉氏就算是靠著那些武夫賤民猖獗一時,亦不能長久是也。”
“假以時日,劉氏終會知曉,輕易屠戮吾等世家大族,乃是逆天而行事,到時候也能給孝先出一口惡氣。”
郭循苦笑:
“太傅,這劉氏如何,乃是像太傅諸公這等謀劃天下大事之人應該想要做的事。”
“而我,”郭循指了指自己,“隻是想要興我郭氏。”
“放心吧。”司馬懿安慰道,“今日之後,孝先大名,必會震動許昌。”
“到時曹爽,就算是再怎麼被台中三狗等人蒙蔽,也應該知道郭家乃是大魏忠烈。”
“嗬!”提起許昌,郭循卻是冷笑,“曹爽等人,連太後都敢軟禁,吾卻是已經對彼不抱任何希望了。”
當年郭夫人得寵之後,曹叡開始越發地厭惡起毛皇後來。
最後在病重之時,曹叡乾脆以毛皇後打聽自己病情為借口,將毛皇後誅殺。
按曆史走向,曹叡應該會立郭夫人為後。
可惜的是,因為某隻土鱉的亂入,胡亂篡改曆史。
曹叡在死前,為了拉攏河內虞氏,想要在同為河內世家的司馬家背後插根刺,立了原本的正妃虞貴妃為後。
這個安排本來是極好的。
奈何不怕神一樣的對手,就怕豬一樣的隊友。
大將軍曹爽,為了獨攬大權,防止虞氏以皇太後之名乾涉自己專權,逼迫虞氏遷往他宮,軟禁起來。
而郭氏也因為與虞氏的關係,受到牽連。
虞氏好歹也是皇太後,曹爽不敢如何。
郭氏不過是夫人,如何能被曹爽放在眼裡?
畢竟曹爽可是連曹叡所留下來的才人都敢睡,甚至還挑了好些個到自己府中。
郭氏的下場,就是被下放到冷宮,粗衣澹飯度日。
曹爽的智熄操作,再加上司馬太傅稍一拉攏,虞家和郭家,自然就毫不猶豫地投入了洛陽的懷抱。
郭循看向司馬懿,正色道:
“若有一日,太傅能罷朝中小人,正本清源,重振朝綱,循願附驥尾!”
司馬懿聞言,目光一閃,打了個哈哈,沒有正麵作答:
“眼下之重,乃是平定上黨,以衛河洛,震懾西賊,孝先之言,日後得空再細細商量才是。”
郭循有些失望,不過他也知道太傅的顧慮,識趣地不再往下說,而是提議道:
“上黨之地,以壺關、長子為要。今壺關已太傅之後,當趁賊人沒有反應過來之際,趕快收取長子才是。”
司馬懿點頭:“孝先所言甚是。來人!”
“太傅?”
“傳令,讓將士們原地休息至天亮,待吃過早食,立刻順著濁漳水南下,收複長子!”
“喏!”
郭循笑道:
“長子與壺關有水相通,行軍甚易,入太傅之手必矣!長子一定,魏延後路被斷,唯有西竄,到時上黨皆複大魏所有。”
“恭喜太傅!”
司馬懿哈哈大笑,執郭循之手:“此乃孝先之功,非吾之功!”
82中文網
ap.
請記住本書首發域名:..bigeba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