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質所的所長可不敢怠慢了這祖宗,最後隻能是借了,而且還派專人送過來盯著。
這不就在鄧維和陸陽二人的不遠處就搭著幾個帳篷,全都是地質研究所的工作人員,肯定不是過來參與實驗的,目的隻是為了盯著研究所的寶貝疙瘩。
剛開始這些工作人員們來的時候都是一臉錯愕。
還以為是什麼研究團體要借用設備來著,結果送過來了一看,整半天竟然就隻是兩個高中生。
差點沒給這些工作人員們給氣樂了。
搞點小實驗愣是把這麼專業且昂貴的設備給借來了?有必要麼?
當時還跟研究所的上級打了報告,說明了情況。
兩高中生在這折騰一些莫名其妙的實驗。
不過上級這邊給壓住了,管它是什麼實驗,你們的任務就是保證設備的正常運轉以及簡單的維護工作,其他的裝作沒看見就行了。
結果知道鄧維華夏地大保送生的事情之後,工作人員們就沒吱聲了。
嗯……應該是在搞什麼比較厲害的實驗。
確切的來說,其實這一套設備跟目前的實驗沒多大關係。
而是鄧維借來進行論證的。
雖然鄧維可以通過感知能力來了解山體結構的具體情況,但是,鄧維他自己沒法證明。
他又不可能真把一座山給挖開了,一處一處的去進行論證。
所以就必須借助相關的儀器進行論證。
大型的設備弄不過來就隻能弄可移動的設備。
鄧維的目標就隻有一個,充分發揮他的能力價值。
而這個價值不是實現自我,而是奉獻出去。
目前國內外對於山體結構分析還處在一個探索的階段,因為隻能是通過設備和經驗去觀察,加之每個地區的地質環境都不相同,致使分析研究的成本高昂,且容易混淆,精確性等等諸多問題。
鄧維要做的就是迎難而上。
他要將自己的感知能力理論化,在原有的理論基礎上進行完善。
能不能做到是一碼事,做不做就是另外一碼事了。
而陸陽的主要任務就是充分發揮自己所學,與鄧維互幫互助,實現一種全新的爆破技術。
名字的話,陸陽都已經想好了。
快捷路爆法。
簡單來說就是以山體結構為載體,對山體內部結構的情況進行分析研判之後,通過控製爆破能量的擴散進行精確的點到線到麵的擴散式爆破。
最理想的狀態就是隻需要一次爆破,就可以將路基和隧道等設施的大體形狀成型,極大幅度的節約成本。
但不論是鄧維和陸陽,現在在其他人眼裡都是瘋子。
在挑戰基本上不可能完成的事情……
請記住本書首發域名:..bigeba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