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子就是要當皇帝正文卷第一百八十二章平推定天下崇禎八年六月四日,也就是保鄉軍擊敗左良玉、賀人龍聯軍的第二天。
羅誌學再一次在裕州城內召開軍政會議,會議上敲定了裕州防線諸多問題。
初步決定以裕州城為核心,同時在周邊的部分險要地點修築小型堡壘,用以徹底封堵方城古道以及周邊地區的部分山路裡的小道。
哪怕後續還會有攻打葉縣以及舞陽,爭取攻占這兩個地方作為方城古道的前方屏障,那戰線徹底推移到中原地區的計劃。
但是執行該計劃的卻不會是羅誌學親自率領的主力,而會是後續駐防裕州防線的兵力。
羅誌學在昨天的時候就已經決定了,一旦擊敗來犯的左良玉和賀人龍所部,後續立即構築裕州防線,緊接著他就要率軍南下江漢平原。
哪怕現在葉縣、舞陽這兩個地方看似兵力空虛,乃至整個中原腹地現在都兵力比較空虛,但是羅誌學依舊沒有現在就出兵占領中原的想法,頂多就是讓後續駐防此地的兵力打一打。
至於保鄉軍的主力是不會繼續深入中原的。
這不符合保鄉軍目前乃至後續幾年的戰略發展規劃。
保鄉軍現階段的戰略規劃一直都是非常明確的:掌控楚北!
羅誌學需要依靠南陽盆地、江漢平原的糧食、人口資源奠定保鄉軍的爭霸根基。
相對比這個大戰略,出兵中原拿下幾個州府完全不值得一提。
更何況,現在太早出兵中原也沒啥好處。
一旦出兵中原兵,那麼後續就要在四戰之地,守無可守的中原地區裡和明軍持續作戰,而且打輸打贏對保鄉軍來說都不好……
打輸了不用說,萬事皆休!
打贏了的話,保鄉軍能夠得到什麼?
一片因為天災**導致糧食大幅度減產,同時人口大規模逃亡的中原地區。
保鄉軍拿下中原地區後,非但難以借助中原地區發展自身,恐怕還要深陷泥潭,為了維持該地區的統治,為了恢複當地的民生而花費大量的人力物力。
而一旦保鄉軍進軍中原,那真的是要和明軍死磕了
洪承疇估計都會直接放棄追擊高迎祥等人,掉頭又帶著大軍出關殺過來,同時明軍肯定也會四麵八方動員更多的兵力,甚至從邊軍抽調兵力南下。
不管輸贏,這都會讓保鄉軍持續性的消耗大量人力物力。
而選擇現在進入中原的保鄉軍也不可能有多餘的兵力,分出來同時南下江漢掌控儲備。
這意味著後續不能依靠楚北地區征收到足夠的錢糧。
隻靠著之前從藩王府,地主權貴們抄沒的錢糧以及遭遇多年乾旱的南陽盆地之產出,可支撐不了多久。
除了這些戰略上的劣勢外,還有很重要的一點就是,一旦出兵中原,那麼保鄉軍在軍事上的優勢會被縮小,而劣勢會被迅速放大。
保鄉軍的優勢是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