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是一個中空的預製破片圓形鐵彈殼,裡麵安裝火藥以及部分鐵珠子,然後頂部留一個小口子以安裝火繩。
這玩意發射的時候特彆危險,因為在發射的時候得提前點燃炮彈的引火繩,這要是操作不當,比如說炮彈的引火繩點早了,那麼分分鐘直接原地爆炸給你看……
也正是因為這玩意發射方式麻煩,而且危險,所以也隻能讓超短管的臼炮發射,長管的野戰炮是發射不了這東西的。
但是儘管看上去特彆傻又簡陋,而且實戰使用的時候也特彆危險,然而羅誌學依舊指示襄陽兵工廠這邊加速試製,儘快量產,最好是能夠在大軍大規模南下之前,就先搞出來幾門。
如今的保鄉軍迫切需要一種攻城用的火炮,以加強保鄉軍的攻堅能力。
要不然的話,回頭南下了估計連宜城都打不下…更彆說武昌這等大城池了。
暫時來說,對比新型的野戰炮,羅誌學還要更加重視沒啥技術含量的臼炮,當場就定下了編號:十八斤臼炮。
隻是時間急迫,也不知道南下之前能否裝備上這種十**臼炮了。
羅誌學看過了火炮廠的情況後,又前往火槍廠、盔甲廠、刀劍廠、長矛廠、彈藥廠等幾個核心分工廠去視察。
而這些工廠裡的情況就比較簡單了,生產的武器裝備都是固定的,基本沒啥創新和突破,哪怕是火槍廠裡都是如此。
保鄉軍使用的十八毫米火繩槍,是在明軍鳥銃上發展而來,並且羅誌學針對性進行了諸多改進。
到現在基本上該有的都有了,後續所謂的改進更多的還是一些小打小鬨。
如果還想要繼續大幅度改進,那麼就隻能從原材料、加工工藝上改進了,而這需要的時間可就海了去,短時間內是出不了什麼成果的。
現在保鄉軍火槍廠這邊的高級技術人員,一部分已經被從抽調去研究燧發槍去了。
隻不過沒有樣槍參考,搞起來還是比較困難的,這倒不是說原理什麼的不知道。
原理這東西還是很簡單的,連丁剛毅都能說一個大概出來。
但是想要造出來,並且造出來的燧發槍還能符合羅誌學的要求,能大規模裝備使用可就不容易了。
比如說燧發槍的槍機裡有一個非常重要,並且對於目前保鄉軍的工匠們而言技術含量算是比較高的零部件:彈簧!(www.101nove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