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立西路軍司令,任命黃光茂為西路軍司令之後,羅誌學繼續在襄陽城裡繼續整軍備戰。
六月二十八日,之前攻克了棗陽的第三步兵旅主力抵達襄陽城。
而當第三步兵旅也抵達襄陽城之後,那麼加上原來駐防在襄陽第五混成旅,後續隨同羅誌學南下抵達的第一步兵旅、近衛旅、炮兵旅、騎兵旅等部隊,再加上一個剛完成新兵訓練的第八步兵旅。
那麼襄陽城裡已經彙集了三個主力旅為核心的一萬多主力部隊。
同時保鄉軍一直都是在持續招募並訓練新兵,不用多久又會有數千新兵完成訓練加入各作戰部隊,後續羅誌學肯定還需要再設立若乾主力部隊的。
不過在在之前,羅誌學還得解決目前保鄉軍編製混亂,稱呼混亂的問題。
隨著保鄉軍裡擁有越來越多的旅級部隊番號,這都快突破二十個了,保鄉軍已經越來越難以直接指揮這麼多的部隊。
之前雖然先後設立了北路軍司令部、西路軍司令部,但是這都是暫時的措施而已,不能從根本上解決問題。
同時各主力旅和傳統編製混成旅在名稱上高度類似,難以區分,同樣是旅長,兩者的軍銜也是差距太大。
為了解決稱呼混亂,編製混亂的問題,羅誌學在七月一號的時候,正式下發命令,設立守備編製。
現有各傳統編製部隊一律改編為守備部隊編製,並重新排序授予番號。
同時針對目前各旅兵力過少,而軍級編製有比較大,布防區域較大,軍司令部難以直轄各旅作戰的情況。
羅誌學指示:增設團級編製,現有各旅一律縮編為團級編製,旅級編製要演變為更大規模的編製。
暫定為兩團為一旅,而兩旅為一師。
羅誌學設想中的師乃戰略級單位,需要單獨負責一個戰線的戰事,因此需要直接配屬騎兵、炮兵、輜重等輔助兵力,這樣的一個師預計兵力都能達到一萬兩三千人。
一個師可以一起配偶打一場大規模戰役,也可以給某個旅單獨加強炮兵、騎兵等輔助部隊,組成一支五千人左右的混成旅。
這種混成旅也是近代戰爭史上的經典編製了,主要是比較方便高級將領指揮,同時又不乏靈活性,並且符合保鄉軍的新式戰術應用。
通過這一係列改稱後,各部隊一律變更番號,分為步兵團、步兵旅、守備團、守備旅等番號。
比如北路軍所轄,駐防裕州一帶的第四混成旅、第十一混成旅為例子,他們被整編為第一守備團、第二守備團。
上述兩守備團被整編為第一守備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