儘管兩個月前開始唐暉就已經開始調兵遣將,想要反攻襄陽,但是因為他的尷尬身份,導致很多人都不聽他的。
這費儘心思花了兩個月時間,他才勉強在宜城一帶集結了萬人兵力,又從楚南等地湊了將近兩萬兵力,親自帶著北上增援。
然而沒有想到的是,這還沒帶著援兵抵達宜城呢,前頭就傳來了消息:保賊軍南下攻城,宜城上萬守軍不敵而退!
這隻是明麵上的消息,而根據偵騎們打探的實際情況卻是:保賊軍還在數十裡外的時候,宜城守軍就已經先跑路了……
不戰而逃才是真相!
聽到這消息後,唐暉有種直接扔下大軍,回老家帶娃的衝動…
尼瑪,之前各部將領推三阻四也就算了,現在一個個都貪生怕死,畏賊如虎!
這還打個屁,回家帶娃算了!
————
七月二十四日上午,宜城以南二十多公裡外,先前從宜城逃出來的明軍並沒有繼續南下,而是正在就地打造木筏,搜集附近船隻準備度過漢水往東邊的德安府去。
這些在宜城裡駐防了兩個多月的明軍,已經是被之前保賊軍在南陽府、襄陽府的一係列戰績給嚇壞了。
之前他們連宜城都不敢守了,自然也就更加沒有膽量留在此地和保賊軍死磕,甚至連南下和唐暉彙合都不敢去。
一方麵也是怕唐暉直接拿他們這幾個將領開刀,治他們一個棄城而逃的罪名。
另外一方麵也是不想去和唐暉彙合,然後和保賊軍死磕。
所以三十六計,走為上計。
至於說他們走了後唐暉是什麼下場,鐘祥乃至漢陽等地能不能守住,這關他們屁事。
他們隻想要保住自己的小命。
但是他們想要渡江而逃卻也不容易,當天中午時分,他們好不容易開始正式渡江後,後頭卻是殺來了一支賊軍騎兵。
賊軍騎兵殺到後,頓時就讓這上萬明軍陷入了混亂之中,除了先行渡江過去的三千多人外,剩下的七八千人看見賊軍騎兵殺來後,一個個都爭先恐後的朝著河邊而去,想要爭奪木筏,船隻逃命。
也有些聰明人看見船隻根本就不夠用,也不去江邊搶奪船隻了,而是直接撒開腳丫子就往南邊跑。
於是乎,王瞎子就看到了相當驚人的一幕。
他的騎兵部隊剛抵達此地,都還沒想好要不要進攻呢,前頭的明軍自己就先行崩潰了……
看著前頭亂哄哄的明軍,王瞎子突然就想起了之前在隨營軍事學堂裡旁聽課程的時候,有人說過的什麼半渡而擊的計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