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於同樣的理由,也是當時保鄉軍攻克明時期的承天府後,第一時間就改稱安陸府的緣故。
因為安陸府被稱之為承天府,那是因為這地方乃是嘉慶帝的老家,具有濃鬱的政治意義,大楚帝國自然是要第一時間對之改名的。
合並後的武昌、漢陽一帶,其名字也要帶個天字。
應天、順天、承天這三個暫時都被明王朝占用了,還有一個比較好聽的奉天暫時還沒人用,而曆史上這個詞先被南明王朝使用,後來被東擄用在了盛京作為陪都名稱,羅誌學覺得這個詞有點膈應人,所以也棄之不用。
羅誌學琢磨了一番後,結合當地漢陽以及漢口等地,同時又為了彰顯大楚帝國乃正統漢人王朝,取了‘漢’字,再結合代表天子的‘天’字,合並為‘漢天’,由此由武昌、漢陽一帶合並而來的京師,也就被稱之為‘漢天府’。
不過漢天府很大,真正的皇宮所在地還是在武昌城。
因為此地易守難攻,軍事意義更加重要,同時此地還有一個完好的楚王府可以作為皇宮使用。
同時圍繞著楚王府周邊還分布著布政使、武昌知府、都司等眾多行政機構的官方建築。
這些地方後續剛好可以用來安置大楚帝國中央各機構。
免的還和之前那樣,各大機構連辦公地方都不夠,都不得不占用大量的普通民宅,多個部門擠在一起辦公。
不過在羅誌學心中,漢天府的武昌城這地方作為首都也隻是暫時性的。
畢竟大楚帝國的戰略目標,他羅誌學的野心是要統一九州的。
而對於一個統一的九州來書,武昌這地方作為京師就差了點意思。
對於一個傳統的封建王朝,尤其是生產力還比較低下的現在而言,首都的位置基本上就決定了這個帝國的戰略發展方向。
對於明王朝而言,前期定都金陵,這是因為為了更好的利用江南地區,同樣的這地方也是當初朱元璋的大本營所在。
後來朱棣定都幽州,其中一大重要原因就是朱棣的大本營是在北邊,朱棣率軍南下奪取帝位後,那個時候你讓朱棣在金陵城定都常待,鬼知道朱允炆的殘部會不會哪天就殺入金陵城了……(www.101nove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