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子就是要當皇帝正文卷第二百七十六章漢天兵工廠羅誌學在大冶工業基地停留了三天,用三天時間視察了大冶煉鐵廠、漢天兵工廠、漢天機械廠等所有工廠。
雖然視察的時間又長又短,但是羅誌學把工業區裡的每一家工廠都看了。
並重點視察並聽取了大冶煉鐵廠,漢天兵工廠,漢天機械廠這三家工廠的情況。
大冶煉鐵廠的情況羅誌學第一天上午就去看了,並且也做事了重要指示。
當天下午,羅誌學有前往漢天機械廠去視察,這個機械廠倒是中規中矩,目前漢天機械廠的研究和生產的東西主要還是各類製造機械以及其他各工廠所需要的機械設備為主。
其中有人力直接驅動的小型機械設備,比如手工打磨機,鑽孔機等等。
這些看似是人力驅動的設備似乎很落後,很低端,但實際上這些手工機械是各大通常進行精密加工時所不可或缺的工具,需求量非常大,但是機械廠本身就對這一類設備需求非常大。
再過來則是采用蓄力的一些中型機械設備。
最後就是采用水力的大型機械設備了,這種大型設備製造難度比較大,成本也高,但是作用卻是剛剛的。
不管是煉鐵還是機械設備製造,又或者是終端的軍工領域都是不可或缺的設備。
現在大楚帝國裡的盔甲,裡頭的那些鐵片們都是通過水力鍛造機、鑽孔機、打磨機等設備進行大規模的批量加工,如此才能夠做到這麼龐大的產能。
如果隻是依靠人工去打鐵,鑽孔和打磨的話,類似這些工人也不可能搞出這麼大的產量啊。
羅誌學視察該廠的時候,做出了重要指示:要求漢天機械廠在穩住,提升產量的同時,也需要采取小步快跑的方式,一邊生產一邊改進,力爭不斷的更新換代,做出來更好的機械設備。
不過設備的持續改進是需要經驗,更需要時間。
漢天機械廠也好,襄陽機械廠也好,他們對產品的持續改進一方麵是需要材料技術的進步,另外一方麵也需要不斷的搜集設備的使用情況,並根據實際使用經驗來針對性解決問題。
值得一提的是,漢天機械廠這邊已經建造了一條比較大規模的軸承生產線。
早期的時候,羅誌學就指示過研發並製造軸承,隻是一開始路線走錯了,羅誌學當時直接是讓工匠們打造球形軸承,後來發現原材料不行,加工也不行,一直都搞不出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