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誌學在任命了第七師師長以及第八師師長後,又緊接著任命了副師長以及旅長等人員,算是把目前楚軍裡最後的兩支新編的主力師的高層將領給敲定了下來。
這還不算,為了更好的統籌後續的東進戰事,羅誌學根據東進戰役裡的實際情況,提前設立了兩個軍級機構。
不過並沒有和以往一樣,采用東南西北作為稱呼,並且新設立的軍也不是專門負責某個方向的戰事,而是屬於野戰軍編製,稱呼上也直接采取數字番號,稱之為第一軍、第二軍、第三軍。
這主要是大楚帝國,以方向命名的軍,並不是嚴格意義上的軍級編製,而是屬於某個方向的戰略指揮機構,負責的是方向而不是說固定幾支部隊。
如北路軍,嚴格上來說,人家不叫北路軍,而是‘北路軍司令部’,其負責將領黃丁權,也不是北路軍軍長,而是北路軍司令。
一個是軍長,一個是司令,這區彆可大了去。
北路軍負責的是整個北線戰事,其所轄部隊也變動了好幾次,目前有第二師、第一守備師、第三師、第三臼炮團。
如西路軍,負責的是陝西、川東方向的戰事,轄有暫編第一混成團、暫編第二混成團、暫編第三混成團,第五臼炮團,暫編第一獨立炮兵營,第二守備師、第四守備師、第九守備師。
如南路軍,負責的是楚南方向的戰事,轄有第五師、暫編第四混成團,第二臼炮團、第三守備師、第六守備師、第八守備師、第十守備師。
這三個軍,其司令目前都是陸軍中將。
北路軍司令黃丁權是陸軍中將,西路軍司令黃光茂,也是在六月份的時候被羅誌學晉升為陸軍中將。
南路軍司令韓子平,也是陸軍中將。
但是羅誌學新設立的第一軍和第二軍以及第三軍,這三個軍卻是純粹的野戰部隊。
第一軍,轄第一師、第六師,第一騎兵旅,第一臼炮團。
第二軍,轄第四師、第八師,第四臼炮團。
第三軍,轄第七師,近衛師,第六臼炮團。
上述三個軍,都是屬於非常純粹的野戰部隊,並且還是清一色的主力部隊所組成的部隊。
其中的第一軍,目前部署在九江一線,也是後續進攻九江乃至整個贛北的主力部隊,首任軍長由第一師師長李成通升任,並晉升為陸軍中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