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誌學道:“這麼大的開支,光靠我國現今控製的楚南、楚北以及河南一府以及其他零星的地方收上來的稅肯定是不夠的。”
對此,徐誌賢微微點頭,他雖然是軍人,但是同樣也知道財政那邊的基本情況。
湖廣一地雖然是產糧重地,但是民間的工商業很一般。
如此,帝國在湖廣地區的稅收,主要就是以農業稅為主。
商稅方麵的話,並不算太多,就這,其實還是靠了工業部下屬的各工廠以及專營的鹽稅所貢獻的商稅。
自從各廠財務獨立之後,工業部下屬的各工廠,商行也要按照稅法納稅了,哪怕看似這種納稅是左手進右手出,但是納稅的規矩不能壞,所以依舊得走一遍,如此也就產生了工業方麵的稅收。
隻不過為了扶持國防工業,國防工業的稅收比例比較低就是了,收上來的總額也不算多。
其次則是官方專營的大楚帝國鹽務公司上繳的鹽務利稅,這鹽稅收入倒是實打實的收入,並且數量不少。
而上述兩部分,也就構成了目前大楚帝國的主要商稅來源。
至於說除了官方產業外,純民間的商稅其實不多,畢竟湖廣這地方和江南還是不同,傳統手工業沒那麼多,經濟結構還是偏向於傳統農業的。
如此情況下,整個大楚帝國在湖廣收上來的稅收撐死了也就千萬左右。
這千萬不到的財政收入,也就是大楚帝國如今支出的三分之一。
也就是說,靠著稅收,哪怕是加上專營的鹽務以及官方企業貢獻的稅收,那也是養不起大楚帝國的。
那麼大楚帝國的龐大開支是怎麼支撐起來的?
自然是靠著南征北戰的時候,不斷抄沒的敵對勢力以及人員的資產。
大楚帝國的稅務部,稅收那隻是他們的業務之一,還有一大業務就是抄家……
各種藩王、權貴,頑抗士紳大戶們,抗稅士紳大戶們,全都是他們的抄家對象。
而大楚帝國國庫裡的錢,大多都是抄家來的。
但是抄家收入是一次性收入啊,現在大楚帝國兜裡有錢,不代表著明年還有錢啊。
畢竟哪怕是抄沒了幾千萬,也頂不住大楚帝國一年三千多萬的財政開支幾年啊!
這能維持個一兩年就不錯,再多,那得把治下的士紳們都殺光了抄家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