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為新標軍表現的相當良好,再加上孫傳庭已經被明廷任命為三邊總督,從而獲得了更大的權力以及資源。
因此其麾下的新標軍規模也在持續擴充當中,六月份的時候不過三千人規模,但是到了八月份的時候規模已經擴充到了六千多人,不用多久,估計都能擴充到萬人以上。
並且很重要的一點就是,孫傳庭麾下的新標軍,騾馬特彆多,不單單步兵和炮兵的機動能力非常強悍,更重要的是他們擁有大規模的騎兵。
如此情況下,陝西一帶的流賊們基本上已經沒有什麼活動的空間,現在隻能躲進大山裡苟延殘喘。
甚至孫傳庭那邊,都已經是琢磨著開始反攻漢中府,嘗試把盤踞在漢中府東部地區的楚軍給驅逐出去了。
東擄也好,流賊也好,縱然給大明王朝帶來了比較大的威脅,甚至讓明廷很狼狽,但是到目前為止,大明王朝依舊是能夠抗住這兩個主要的威脅。
但是……
楚賊不一樣!
楚賊去年從伏牛山殺出來盤踞南陽府開始,就以一種外人,尤其是明廷高層文武官員們所無法理解的速度迅速對外攻城略地,給明廷造成的極大的震動乃至恐慌。
因為楚賊不僅僅能打善戰,而且他們攻城略地並不是東擄那種強一票就走,也不是流賊那樣一邊劫掠一邊跑。
而是那種占據了一個地方就不走,反而繼續對外擴張的模式。
這往小了說是坐寇,而往了說就是割據地方乃至爭霸天下啊。
這樣的楚賊,才是明廷真正最大敵人,心腹之患。
加上楚賊占據的楚北又處於華夏腹地,由此給明廷造成的威脅也就更大了。
因此隨著楚軍連續在楚北攻城略地的時候,其對明廷的威脅程度已經是迅速上升,直接超越了各路流賊,後續更是超越了東擄,成為了明廷真正的心腹大患。
為了剿滅楚賊,去年的時候,剛上任總理五省軍務的楊嗣昌就多次上書提議:襄外必先安內。
要先集中所有力量剿滅楚賊,至於東擄,那可以後續慢慢收拾,甚至為了能夠騰出手來收拾楚賊,都可以和東擄進行和談。
隻是朝廷很多人不同意而已,諸多中樞大臣們一個個都是口氣強硬的很,楚賊要打,東擄也要打。
和談,想都彆想。
然後動不動就來一句天子守國門,若賊來襲,無他,唯死戰爾。
咋一看,一個個表現的都跟忠烈兩全。
但是你問他們具體有什麼措施,仗該怎麼打,錢糧該怎麼湊集,那一個個都是抓瞎了。
一說打仗,就是要將士用命,要為陛下,要為大明死戰。
一說錢糧,就說開源節流,什麼你說加稅,還是加商稅,這不行,絕對不行,絕對不能與民爭利,否則陛下您就不是仁德之君了。
總之,屁事不乾,話還特彆多,口氣特彆硬的這麼一群人直接否決了楊嗣昌的襄外必先安內的策略,很是頭鐵的要繼續多線作戰,流賊也乾,楚賊也乾,東擄也得乾。
總之乾就完事了……
至於怎麼乾?
嗬嗬,本官苦讀詩書數十栽,胸中儘是治國大道,區區兵武小事不屑為之。(www.101nove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