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楚帝國的很多政策乃至戰略決策,其實都不被外人所理解。
尤其是大楚帝國在稅收上的一係列高壓政策。
從古至今,內外各國,從來都沒有那個王朝和大楚帝國這樣如此重視稅收工作的。
為了收稅,大楚帝國不僅僅設立了稅務部這麼一個人數遠超其他行政機構的龐大機構,甚至這個稅務部下屬都還會自己的武裝力量。
而稅務部尚書陳星凱,更是入值參務院,成為參務大臣,位列大楚帝國最頂級的數名官員之一。
同時大楚帝國又製定了及其高壓的稅收政策,麵對偷稅漏稅的行為,動不動就是抄家滅族,並且把武裝抗稅的行為直接定義為謀逆。
大楚帝國如此重視稅收,這讓很多人無法理解,尤其是一些擁有傳統觀念的人,他們認為要施行仁政,要用感化之類的,當然這隻是極少數,更多的還是因為不願意交稅而反對。
而大楚帝國之所以在稅收上保持高壓,為了收稅不惜建立了規模龐大的稅務機構,設立了專門的稅務武裝,目的很簡單,很純粹,就是為了錢。
而要這麼多錢乾嘛?
以後不敢說,但是現在,大楚帝國弄這麼多錢的目的就一個:用於軍費。
當初羅誌學設立大規模的稅務機構,直接目標就是為了搜刮資金充當軍費。
所以哪怕內部對稅務機構都有著極大的反對意見,但是羅誌學依舊堅定不移的推動了大稅務部的發展策略。
同樣的,大楚帝國在攻克了眾多城池後,第一件事也是搜刮資金。
除了常規的收稅外,也會抄沒大量敵對、頑抗士紳的家財。
而這一係列的手段,甭管用了什麼理由,但是目的依舊隻有一個,為了獲得足夠的資金以維持戰爭。
所以,哪怕是外人,尤其是那些士紳地主們說大楚帝國殘暴無比,士紳家庭出身的大量傳統讀書人們天天叫嚷著偽楚殘暴。
但是,大楚帝國依舊堅定不移的采取抄沒政策。
獲得資金以維持戰爭,這是大楚帝國一係列眾多內政政策的直接動因。
隻不過,在這個過程裡,還會出現一些附帶的好處,對於普通民眾而言極其重要的好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