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為財死,鳥為食亡。
這一句話可以很好的形容大楚帝國稅務官員們的心裡狀態,也可以解釋他們為什麼能有這麼積極而高效的工作效能。
要說大楚帝國的諸多機構裡,甭管文武,甭管是地方還是京畿,那麼工作效率最高的永遠都是稅務部。
用處州府稅務局局長賴元良的話來說就是:收稅不積極,腦子有問題!
而這句話深得下屬眾多稅務官員和稅務巡警們的認同!
因為在這些基層稅務人員們看來,這收稅基本可以等同於撈錢。
撈錢都不積極,這不他媽是腦子有問題是什麼。
在升官發財的刺激之下,大楚帝國的稅務機構的人員乾活一向來都是非常認真且拚命的。
隻不過這不可避免也會導致眾多貪腐,索取賄賂等諸多違反亂紀的事情出現。
大楚帝國的稅務官員們,為什麼會被這麼多人彈劾啊,除了收稅這事本來就惹人嫌,心狠手辣之外,還和他們自己手腳不乾淨有極大的關係。
這種事,自然有人看不下去,哪怕是利益不相關的人都看不下去,所以彈劾稅務部以及相關官員的奏章每一天都是大把的,堆積起來都能塞滿好幾個房間了!
對此,作為大楚帝國的皇帝,也是一手把稅務部的政治地位抬高到極高的程度,並給予了稅務部極大權限的羅誌學自然是心知肚明。
但是他對這些彈劾的折子,除非是真的有明確證據,而且事情還比較嚴重的那種,這個嚴重,指的是侵吞稅款這些情況,羅誌學才會著手進行處理,至於其他事情,一般都是睜一隻眼閉一隻眼。
如果是彈劾稅務官員收稅手段過於殘暴,動不動就抄家的,羅誌學就會把這些彈劾人的名字給記下來,回頭有一個算一個都彆指望升官了。
而那些彈劾帝國稅務政策,說什麼稅收過於嚴苛,稅率過高,尤其是鼓吹不能收商稅,不能搞統一農業稅,要效仿明廷繼續玩什麼士紳不納稅,還有那些鼓吹類似一條鞭法,不準農民交稅的時候用實物糧食繳納,非要讓農民用銀錢繳納稅收的。
發現一個就乾掉一個!
這些人的所作所為,在羅誌學看來,往小了說是妄議朝廷方針,往嚴重了說是要動搖帝國的根基。
稅收在封建王朝裡,大多是用來維持行政係統的運轉,維持軍隊開支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