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單來說,羅誌學目前做的是管人,而不是管事,現在的他很少親自管理某一項事了。
你真讓他直接管事,那麼如此龐大的一個帝國裡海量的繁雜事務,能把他給直接淹沒了。
但是管人就比較輕鬆了,隻需要把大方向牢牢把控在自己的手中就行,如果方向出錯了,那麼就換個人上去修正方向。
同時一些大事往往會在參務會議裡進行討論,羅誌學也不會親自參與,而是等這些大臣們爭論玩了,再挑一個符合自己利益的結果定下調子,如果大臣們討論的多個結果他都不滿意,那麼就打回繼續讓大臣們討論……
如果還不滿意……那麼就換人討論……
總歸是能夠得出一個讓羅誌學滿意的結論的。
這也是羅誌學為什麼看似直轄這麼多機構而沒有類似的緣故……實際上他根本不可能直接管理這麼多事情,他日常了更多的是管人,管那些重臣們。
皇帝嘛,最重要的就是用人。
人用對了,那麼事情也就對了,人用錯了,那麼事情自然也就錯了。
通過用人,來貫徹自己的各項政策,這才是目前羅誌學的統治方式,而不是和以前那樣,屁大點事都自己親自上……
但是這種管人不管事的方式,也很容易讓羅誌學脫離基層,得到的都是臣子們編造過後的反饋。
因此,羅誌學也需要其他的消息來源渠道,比如說密折製度。
也需要一定的威懾力,讓其他官員們警惕起來,甚至恐懼起來,比如說翰林院內務調查科。
恩威並施,一邊大度管人放權,一邊派出無數的暗探搜集下屬官員的動向,防範任何的負麵事件的出現。
講究的就是一個平衡。
通過兩三年的努力,羅誌學在大楚帝國裡初步構建了一個多方派係共存的穩定構架,並通過工作分管的方式,隨時調整麾下各參務大臣,協辦大臣們的職權,平衡派係。
如今的大楚帝國裡,是不同機構,不同的大臣們都有自己的想法,然後被柔和在一起做事,而他們唯一的共同點,那就是圍繞著羅誌學這個皇權的實際代表。
一旦離開了羅誌學,那麼他們都是無根的浮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