珠江口的一係列海陸戰鬥,即是鄭芝龍試圖依托海上力量扼製大楚帝國控製珠江入海口,進而把楚軍的海上力量封鎖在珠江內,避免大楚帝國海軍殺出珠江進入南海。
如果可能的話,最好是能夠炮擊廣州城,打擊大楚帝國在珠江三角洲一帶的根基,讓大楚帝國有所忌憚,無法肆無忌憚的繼續攻占廣州其他地方,乃至圍攻廣西,為自己的盟友熊文燦爭取時間。
同樣,這一係列的戰鬥,同樣是鄭芝龍的最後一次的掙紮。
他試圖通過珠江口的一係列戰鬥,指望通過把大楚帝國海軍封鎖在珠江口,守住虎門等戰略要地的方式,向大楚帝國體現出自己的力量以及價值,以換取一個更加良好的招撫條件。
是的!
儘管鄭芝龍剛派了一支規模不算小的船隊去襲擊廣州城,但是他內心裡依舊是傾向於投誠的。
這和利益,野心之類的沒什麼關係,主要還是他內心深處的傳統大陸思想影響了他,他始終認為自己的根是在陸地上,而不是在大海上。
之前他接受明廷招撫也是出於這種思想,現在和大楚帝國商談招撫同樣是出於這種思想。
乃是原時空裡他投誠入關後的東擄,同樣也是出於這種思維。
但是即便是投誠,但是鄭芝龍還是想要爭取一個更加好的條件,尤其是爭取能夠繼續保有自己的艦隊。
就和之前明廷招撫他的時候一樣,明廷給了他的官職隻是小事,最重要的是明廷準許他繼續掌控自己的龐大艦隊不插手。
當然了,明廷方麵那個時候因為閩浙一帶的水師主力幾乎被鄭芝龍徹底擊潰,也沒能力進行插手了。
但是很可惜的是,大楚帝國堅決不同意這一條。
對於大楚帝國而言,招撫鄭芝龍,其核心目的就是為了接管鄭芝龍所部的龐大艦隊。
不僅僅是通過鄭芝龍控製這支艦隊,而是要把這支艦隊徹底合並到大楚帝國海軍之中,成為大楚帝國海軍的一份子。
鄭芝龍可以身居高位,給一個海軍少將甚至海軍中將的軍銜,也可以給他一個侯爵爵位,而且還是最高規格的原爵承襲三代後,減等承襲至男爵世襲的真正世襲爵位。
也準許鄭芝龍保留其規模龐大的私人資產,但是大片土地除外,尤其是大員島那邊的鄭芝龍所部的控製區,必須交由大楚帝國官方掌控。
但是,大楚帝國不允許鄭芝龍繼續掌控麾下的龐大艦隊。
簡單來說,大楚帝國招撫鄭芝龍,就是用榮華富貴來換取鄭芝龍麾下的龐大艦隊。
而鄭芝龍一方麵是不允許放棄艦隊,另外一方麵他也擔心一旦徹底交出艦隊後,自己就變成無足輕重,隨時可以被拋棄的人。
鄭芝龍也是一個上位者,他也想要繼續掌控權勢的,同時他也有野心,想著哪怕加入了大楚帝國海軍之後,自己也能夠成為大楚帝國海軍裡說一不二的人大佬。
因為條件差距比較多,所以雙方一直都沒能談攏,但因為雙方一個想招撫,一個想被招撫,因此雖然沒能談成,但一直也沒斷了談判。
如此也就導致了鄭芝龍所部和大楚帝國之間的相處模式比較特殊,屬於一邊打一邊談的局麵。
有點類似以打促和的意思在裡頭。
有意思的是,鄭芝龍和大楚帝國方麵進行招撫談判,雖然有一定程度上的保密,但是這種大事根本不可能真正的隱瞞下來。